2017年12月25日 星期一
一周国际要闻
(12月18日—12月24日)

    本周焦点

    AI找到拥有8颗行星的“第二太阳系”

    北京时间12月15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谷歌人工智能对开普勒望远镜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后,找到围绕恒星“开普勒-90”(Kepler-90)旋转的第8颗行星“开普勒-90i”,使恒星“开普勒-90”与太阳“并驾齐驱”,成为目前发现的拥有最多行星(8颗)的恒星系统。

    本周明星

    “基因魔剪”让耳聋小鼠恢复听力

    博德研究所戴维·刘的团队已开始将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也称“基因魔剪”)用于恢复人类遗传性耳聋小鼠模型的听力。这一研究凸显了CRISPR-Cas9技术用于治疗显性遗传性听觉损失疾病的潜力。

    “最”案现场

    最古老化石证明35亿年前地球已有生命

    美国科学家通过对西澳大利亚约35亿年前的一块岩石中发现的微化石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说,生命早在35亿年前就已在地球上出现。这块化石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化石,也是目前地球上最早期生命的直接证据。

    一周之“首”

    “基因魔剪”首批临床试验将展开

    科学家对2018年“基因魔剪”研究进行了展望——鉴于从2013年科学家首次使用CRISPR-Cas9编辑人类活细胞以来,其治疗疾病的可能性似无止境,预计明年首批临床试验将在美国和欧洲展开。

    新型量子计算机首个基本元件问世

    瑞典和奥地利物理学家携手研制出了单量子比特里德伯(Rydberg)门,这是新型量子计算机——囚禁里德伯离子量子计算机的首个基本元件。最新研究证明了建造这种量子计算机的可行性,其有潜力克服目前的量子计算方法面临的扩展问题。

    技术刷新

    二氧化碳低温低压下七成可转化为合成气

    美国爱达荷国家实验室开发出一种新工艺,可在低温低压条件下有效地将捕获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用于制造燃料和化学品的合成气(氢和一氧化碳混合物)。这一新技术对于碳捕集封存技术推广,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前沿探索

    “茧”模型解释中子星并合产生的电磁辐射

    美国科学家深究了今年8月17日探测到的中子星并合所释放的伽马射线、X射线和无线电波的来源,并提出:碰撞发生后,一束离轴辐射喷流并非无线电波余辉的来源,而一种“茧”模型才能最好地解释这些辐射。

    (本栏目主持人 张梦然)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