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南阳新气象 之 新野篇
【开栏的话】今年1月10日,刚刚履任河南省南阳市委书记的张文深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强化项目建设和科技创新两个支撑,把项目建设作为科技创新的载体,把科技创新作为项目建设的动力。”2月3日,春节后上班第一天,他又专题听取科技工作汇报,研究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工作。市长霍好胜表示:“必须始终把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作为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关键举措,毫不动摇地依靠科技,持之以恒地发展科技,推动经济发展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
针对城市产业发展中结构不优、集聚度不高、大项目较少等“短板”问题,南阳市委、市政府提出强力实施“两轮两翼”战略,就是要以项目建设扩增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科技创新提质量,打造经济发展升级版;以现代金融活血脉,引金融活水滋润实体经济;以人力资源强保障,为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并通过重抓重推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等九个重大专项,推动“两轮两翼”落地见效,把提升发展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转型跨越发展,奋力谱写中原更加出彩的南阳篇章。
11月27日召开中共南阳市委六届四次全会和12月8日召开的市级领导分包重大专项工作推进会议,总结一年来的实践,进一步强调推进项目建设和科技创新“两轮驱动”、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两翼齐飞”,聚焦聚力“九大专项”,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壮大产业发展规模;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加快发展现代金融,增强产业发展活力;厚植人力资源优势,强化产业发展支撑。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强力推进中心城区振兴工程,全域化推进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强化基础能力支撑,不断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定不移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并举,引资引技引智并重,打造内陆开放高地。以协同推进项目建设、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着力构建起四根主梁;加快建设区域先进制造业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现代金融中心、现代物流中心、现代商贸中心、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全国健康养生之都、全国知名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打造“八大支柱”,为建设重要区域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在全省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到2035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全市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影响力显著提升。
隆冬时节,记者深入豫西南这片土地的山山水水采访,无时无刻不被这片诞生过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智圣诸葛亮的土地上的人们的新作为所感动,不被这个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被确定为“全国第一个科技长入经济试验区”的新律动所折服,我们坚信南阳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1000多万人民,一定能够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坚定不移地实施“两轮两翼”战略,重推重抓“九大专项”,构筑起南阳跨越发展的“四梁八柱”!从今天起,本报推出《新时代的南阳新气象》系列专题报道。
河南省新野县,因“火烧新野”历史典故和汉桑城、议事台等遗存闻名遐迩。深厚的人文底蕴,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区位优势,为这座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西汉初年置县到三国时期扬名,从千年厚载的古邑到生机盎然的新城,一个三国文化名城、纺织服装新城、生态宜居绿城正在崛起,新野已成为声名远播的中国棉纺织名城、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法治创建活动先进县、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县……
【上篇】发展成就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使命要有新作为。享有“百里平川”美誉的新野县,立足县域实际,坚持稳中求进,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加速转型跨越发展,经济社会呈现出量质齐升的骄人态势。
新野县委书记、县长燕峰说:“要强化对标看齐意识,紧密结合县域实际,切实把精神领会到位、把任务认领到位、把措施制定到位、把工作落实到位,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要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强力实施‘两轮两翼’战略,重抓重推‘八大专项’,加速转型跨越发展,奋力打造活力新野、田园新野、幸福新野, 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新野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在即将过去的一年,他们着力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发展基础更加坚实。以项目建设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聚焦调结构、补短板、惠民生等重点领域,突出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优质项目,做到谋划储备一批、开工建设一批、投产达效一批,形成项目压茬推进、滚动实施的良性循环,谋划实施了110个重点项目。
着力产业转型升级,集群优势更加突出。按照“做强工业、做优农业、做大服务业”思路,强化项目建设和创新驱动两大支撑,精准发力、综合施策,着力形成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良性互动的多点支撑产业格局。加快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围绕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光电电子三大主导产业,大力实施产业集群培育工程,持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重抓重推了新纺公司智能纺纱和高档针织面料、罗蒙公司羽绒服和西装生产线、鹏升公司服装生产线、船辉制衣公司家纺生产线、科尔沁牛业熟食品加工、鼎泰电子PCB微钻针技术改造等重大项目。持续加大对骨干企业支持和帮扶力度,鼓励扶持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发展平台投入,河南新野纺织股份有限公司顺利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围绕“集聚、特色、服务、融合”四项重点,大力推进服务业占比提高、结构优化、功能提升。奥通城市综合体、海王汇通医药物流产业园、新纺物流园等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引进了阿里巴巴、苏宁云商、鸵鸟网等知名电商企业,建成了新野众创园、愿景电子商务产业园等电子商务平台,孵化发展电商企业958家,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超过20亿元,成功创建为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按照“四集一转”“四集一促”的要求,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和产业支撑配套体系建设,积极推动物流、教育、医疗、商贸、金融等公共服务向“三区”延伸。产业集聚区完成投资4.5亿元,建成龙虎路、中兴路南延、第二污水处理厂、文府高中、第三自来水厂等配套服务项目15个,采取PPP模式开工建设了2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商务中心区完善路网、管网、电网20.9公里;肉牛产业化集群示范区开工建设了实训基地、垃圾中转站等项目。
着力城乡统筹发展,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成效显著。以“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为契机,以“三城联创”为抓手,围绕“培育主导产业、提高综合承载能力、改善公共服务水平、建设生态宜居环境、提升城乡治理能力”五个重点,推进城乡一体发展,加快构建“1城2区5中心8镇60中心村”的新型城乡体系。按照“全域规划”的理念,高标准推进中心城区总规修编、专项规划编制、乡镇和中心村规划编制等各类规划编制20余项,逐步形成了以“总规为纲领、控详规为主体、专规为辅助”的较为完备的城乡规划体系。全面提升中心城区“两度两力”,中心城区洗刨修补朝阳路等城区主干道路5条,完成汉城路改造提升,新建改建小游园7个,城区内河治理工程完成1.87公里;白河滩湿地公园西岸护岸道路已基本完成。全面提升城乡管理水平,引入市场机制,与桑德集团签署了城区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和垃圾处理场运营工作合作协议。继续开展城乡交通秩序、经营秩序、环境卫生秩序等专项整治,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强化规划刚性约束,开展了“双违”专项整治,切实维护城乡建设秩序。实施了S103线南环路段改建和S244线白河大桥至城郊岔洼段大修工程,郑万高铁至新野县城快速通道、唐河复航等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积极探索“高效生态、特色精品、绿色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完成高标准粮田项目建设3万亩、提质更新1万亩,建成千亩方4个1.2万亩,全年粮食总产达到12.7亿斤,持续稳定10亿斤以上。按照“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发展思路,大力推行“甜玉米种植+肉牛养殖”高效循环农业新模式,加速推进熟食品加工、冷链物流等产业链关键项目建设,肉牛产业化集群基本形成了集良种繁育、饲草饲料、肉牛育肥、电子拍卖交易、屠宰加工、冷链物流、产品销售等为一体的全链条全循环发展模式。示范区内累计完成投资22亿元、规划建设项目16个。蔬菜产业化集群以建设全国优质蔬菜基地县为目标,抓基地强基础,抓服务创品牌,走出了一条“生态安全、优质高效”发展路子。全年蔬菜种植面积稳定在27.8万亩,蔬菜产量10.6亿公斤,年蔬菜总产值20亿元。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培育重点龙头企业26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4家、市级21家。新增专业合作社60家,新增家庭农场24家。打响新野优质农产品品牌,累计认证无公害农产品35个,绿色食品6个,有机食品15个,登记地理保护标志1个。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定面积21万亩,占全县农产品生产面积的70%。组织进京优质农产品数量5145吨。
着力生态文明建设,“田园新野”建设成效显著。实施蓝天工程,严格落实“气十条”,狠抓“七控一应对”。实施碧水工程,严格落实“水十条”,扎实推进“五水共治”,全面推行“河长制”,全域禁止河道采砂和网箱养鱼,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村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实施绿化工程,持续开展大造林大绿化活动,重点推进白河生态防护林、通道绿化和农田林网建设,全年新造林10700亩。开展环境综合监管,严格环评审批、排污许可管理和危废、固废及辐射安全管控,加大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没有发生环境污染事故。
着力改善民生事业,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400人。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优先发展教育,投入资金1.1亿元,维修改造中小学校64所,新建高中综合楼2幢及学生餐厅2个。为4213对夫妇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为符合条件的城乡独生子女父母2276户4077人发放了奖励扶助金。开工建设了室内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为34个贫困村发放了体育健身器材。开展舞台艺术送农民活动和广场文化活动,免费播放公益电影3072场,安装城乡有线数字电视3000户。安装天然气居民用户2390户、工商业用户23户。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新解决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人口4600人。分配廉租房131套、公租房291套,低收入群体住房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重要民生工程和统揽全局的工作,全面对标“六个一”“三个零差错”“三个明显提高”目标,县乡村组四级联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着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发展的内生动力持续增强。深化“放管服”改革。取消行政审批项目30项,取消其他职权事项3项。清理规范各类证明193项,取消其中172项,保留21项。全面实施权力清单和责任动态管理机制,调整行政权力事项12项。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做到“清单之外无审批”“清单之内必须为”。创新政府投融资方式,推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累计为101余家企业担保贷款3.9亿元,为110余家企业提供贷款周转金8.5亿元。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全县14个标段已有9个完成数据合库和自查验收工作。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设立财政创新资金,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新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国家星创天地1家、省市级众创空间各1家。
【中篇】未来愿景
燕峰介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野要强力实施项目建设、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两轮两翼”战略,重抓重推“八大专项”,始终保持战略定力、问题导向、进取精神、底线思维,加速转型跨越发展,奋力打造活力新野、田园新野、幸福新野。
为此,新野县委、县政府制订了主要奋斗目标: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全市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一步提升新野在全省全市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发展质量和效益持续提升,转型跨越发展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全面建成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小康社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野打下坚实基础。
奋力打造活力新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生产总值增速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科技创新能力、科技进步贡献率显著提升,万元GDP财政贡献率明显提高,力争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省前20强。转型发展步伐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建设,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突破,高端制造、智能制造加速发展,新兴产业支撑有力,服务业比重明显提高,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走在全省前列,城镇化质量和水平大幅度提升,现代产业体系和新型城乡体系基本形成。
奋力打造田园新野。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清新怡人,田园风光秀美靓丽,生产生活绿色低碳,资源利用集约高效,生态产业支撑有力,田园城市、田园乡村建设同步推进,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城乡魅力迸发,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家园基本建成,“田园新野”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
奋力打造幸福新野。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全县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就业比较充分,居民收入较快增长,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持续开展,法治新野建设持续推进,群众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法治观念显著提高。
到2035年与全国全省全市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全县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经济发展主要人均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立,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人民生活更加宽裕,城乡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格局基本形成。
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野。全县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经济体系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公共服务现代化全面实现,共同富裕基本实现,公平正义普遍彰显,全县人民拥有更高的收入、享有更美的环境、过上更加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
【下篇】实现路径
关键词:现代产业体系
围绕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深入实施转型发展攻坚,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做强工业经济。按照“提升纺纱、主攻面料、打通印染、发展终端、塑造品牌”的发展思路,做大做强纺织服装主导产业,力争到2020年,纺织服装产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为打造南阳千亿级的纺织服装主导产业提供主体支撑;加快发展食品加工和光电电子产业,积极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迅速提升产业比重,尽快形成多点发力、多元支撑发展局面;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引导企业上马新项目、引进新装备、利用新技术、研发新产品,支持企业做大做强。补齐三产短板。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现代金融健康养老、社区服务、生态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促进服务业比重提高、结构优化、水平提升。做优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强粮食高产区、肉牛园区、蔬菜园区建设,以农产品深加工为牵引,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强县。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关键词:项目建设
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主要抓手,聚焦“八大专项”,围绕产业转型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完善,深度谋划一批标志性高质量项目,形成储备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良性循环。以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肉牛产业化集群示范区为载体,用好上级政策投资、现有企业扩张、回创人才创业、招商引资承接四个途径,争取和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优质项目。优化项目建设环境,围绕项目落地、建设、投产等关键环节,强化领导分包、“三专”推进、要素保障、督导考评,推动项目建设大提速、快见效,不断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关键词:科技创新
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提升产业发展质量。建立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评选、扶持科技创新企业。实施创新引领型企业培育工程,推进大中型工业企业省级研发机构全覆盖,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主动融入南阳与中关村等高端创新平台的合作,让成熟的科技成果在新野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综合运用科技创新券、科技贷款贴息等方式,加大财政投入,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提高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集聚用好各类创新资源,加强与国内知名高校、重点科研机构合作,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重大科技专项攻关、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建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建立多层次创新创业孵化载体,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着力推进质量强县,打响一批新野品牌。
关键词:现代金融
把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作为金融的天职,推动金融业快速发展。积极引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大力发展保险、信托、担保、融资租赁等业态,加快发展县域金融组织,繁荣金融市场。提高企业直接融资比重,强力推进企业上市,稳妥推进资产证券化和债转股工作。切实利用好政策性资金资源,更多争取政策性银行信贷资金投放。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积极推进资产资源资金化,培育农村金融制度改革示范区,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技金融。强化“政、银、保、担、投”联动,做大做强县级融资平台,用好用活PPP融资模式,增强金融服务保障力度,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推动全县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学金融、懂金融、用金融,用现代金融工具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人力资源
完善党管人才体制机制,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坚持挖掘、培养、引进、合作多措并举,努力引进一批高水平的领军人才、科技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实施本土人才回引工程,吸引新野籍在外优秀人才返乡创业。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强化企业成长激励,培育一批勇于创新、诚实守信、依法经营、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家队伍。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着力培育产业工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以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为契机,突出抓好主导产业培育、承载能力提升、公共服务完善、生态宜居环境、城乡治理能力等关键环节,统筹城乡一体发展,着力构建和谐宜居充满活力、富有特色的新型城乡体系。
关键词:乡村振兴
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关键词:田园新野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田园新野”建设贯穿于城乡规划、产业发展、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各方面,推进经济绿色高效、资源循环利用、生态环境秀美、城乡和谐宜居,最大限度地保护好自然生态底色,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家园,打响“田园新野”品牌,走好“绿富美”发展之路。
关键词:民生事业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本期策划: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
中共新野县委宣传部
本报河南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