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对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将深刻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要紧贴四大经济,以四大产业及新一代人工智能为主线,开放整合国内外创新资源,提高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战略新兴产业,为加快溧阳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江苏省溧阳市科技局局长吕胜中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站在“十三五”的新起点上,溧阳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凭借在长三角地区拥有不可多得的区位优势、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提出了重点发展制造、休闲、健康、智慧“四大经济”,充分依靠创新驱动和重大项目带动,不断推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把溧阳建设成为宁杭生态经济带上的重要副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
在溧阳干部眼里,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第一动力”。正是有了如此新的认识,今年来,溧阳科技创新突出问题导向,按照“常州争第一,全省创一流”的要求,全面落实对标找差活动。尤其是,市科技局通过学习调研、对比分析,瞄准差距、找准定位,围绕推进省级高新区建设、创新创业平台提档强质、开展专利强企护航行动、推进建设科技服务品牌等方面,推出了工作新思路,推出了一系列新举措。
今年来,溧阳在高新区重点围绕智能电网设备、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三大主导产业,加快引进国内外科研机构、搭建各类创新服务平台、全面提升特色园区创新发展水平; 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为切入点,大力扶持科技型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研发,提升企业创新力和市场竞争力;强化创新研发企业主体地位,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推动企业研发中心提档升级;强化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众创空间等平台建设,鼓励科技人员和大学生创业;加速政产学研合作,优化合作机制,注重院校、校企个性化合作,建立“企业出题、高校院所解题、政府助力”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开展精准产学研对接;按照知识产权战略示范市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提升全市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保护能力。
就拿政产学研工作来说,溧阳通过创新合作机制,开展精准产学研对接,取得累累硕果。今年来,溧阳市政府与南京工业大学签订了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了江苏大学溧阳技术转移分中心和东南大学溧阳研究院,东南大学、中兴通讯、南瑞、国网福建电科院共建的电力大数据联合研究中心,落户“江苏中关村”,与中科院共建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推进储能领域关键材料、核心技术和新体系的发展。同时,组织500多家企业先后参加11场较大规模产学研活动,达到了一大批科技人才合作项目。
据统计,通过创新平台提档升级,全市累计建成省级以上“三站三中心”108个,95%规上大中型工业企业建立了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实现研发机构全覆盖。其中,仅今年新认定省研究生工作站5家,常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在省工程中心绩效考评中,正昌粮机、金源锻造等3家被评为优秀单位;全市拥有常州市级以上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22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2家、省级孵化器2家,省级众创空间4家。清华大学混凝土实验室参赛项目,常州市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溧阳实施“顶天立地”与“铺天盖地”相结合的科技创新推进方略,科技创新在经济转型升级上“四两拨千斤”。今年来,溧阳组织申报高企40家,其中新申报21家;认定省高新技术产品31只,常州市级153只;全市现有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6家、高新技术企业74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19家、民营科技型企业600多家,形成科技企业发展的战略梯队。
溧阳如何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实现从“追赶”到“引领”?在吕胜中看来,必须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特别是要大力培育和扶持创新型人才的创新创业。因此,全市科技系统,要深化开展“聚力科技创新、服务企业在行动”主题科技活动,重点开展企业精准化服务,建立企业预警服务机制,针对高品、高企到期及专利到期续费等企业专业化需求,提前预警提醒;围绕创新型企业、园区、平台、项目和人才,完善联系点对接长效机制,开展走访企业活动,为企业送政策、送服务、摸需求、解难题,协同推进重大科技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