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05日 星期二
高新区带头,老大哥踏上转型路
——创新驱动看辽宁(二)

    本报记者 高 博 通讯员 徐信龙

    提起辽宁,总会联想到高炉、车间和工人家属区;但今天的辽宁,正在脱下蓝工装,穿上白大褂。近两年辽宁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高新区却异军突起,财政收入增长10%以上。科技日报记者走进辽宁中小城市,看高新区如何带一方经济转型求变。

    拨云见日,高新区异军突起

    “发货光荣,延误可耻”——辽宁省盘锦市高新区的一座厂房外,悬挂着这样的标语。海兴科技公司的生产线忙得“冒烟”了。刚过去的“双十一”,它网售了1800万元的货;主打的收纳家具,全年销售额超过2亿元。

    乍看普通的衣柜、鞋柜和奶瓶箱,却是高科技产品,使用了特种材料。时尚的设计,外加当红明星代言,这家新企业已成为国内同行业的翘楚。

    在盘锦高新区里,有很多低调的行业老大。比如说,你手机的摄像头很可能产自中蓝电子。这家企业挖来韩国和国内顶尖专家和经理人,近几年飞速蹿升,行业占比第一。以它为核心的盘锦电子产业园,成为东北最大的电子件生产基地。

    盘锦高新区副主任谢恺说,它们这里的“小巨人”企业有十几家。冬天的高新区依然忙碌,让人联想到深圳。盘锦高新区的产值增长,已经连年超过10%。

    在锦州高新区和丹东高新区,科技日报记者参观了几个近年冒尖的龙头企业,都不属于东北传统工业的强势领域,打破了辽宁工业“傻大黑粗”的刻板印象。

    在辽宁,小小的高新区,是引领创新的主力军。高新区申请发明专利占全省的30%,高技术企业数量超全省的1/3,形成一批特色明显的产业集群。在沈大自创区,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例,已经接近2/3。辽宁全省,高新区近几年的经济、科技指标都大大超出所在地区水准。

    前三季度,辽宁高新区的GDP同比增长了8%,而公共财政收入同比增长了10.8%。数字看似普通,但在东北经济下滑的大背景下,令人眼前一亮。

    务求高新,政府严抓谋转型

    “辽宁发展正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亟须科技创新提供新的动能。”辽宁省科技厅厅长于言良说,政府、企业和社会都希望辽宁的科技创新有好氛围、好体制、好政策。

    创新驱动发展是辽宁急迫的需要,高新区成为辽宁转型升级的抓手。

    2017年,辽宁开展“高新区建设年”,将高新区作为推动全省科技创新的主阵地和策源地,注重“高”和“新”的内涵,支持引进和培养高新技术企业、高水平研发机构,支持众创空间和孵化器,发展各类科技金融产品。

    “今年科技厅多次视察,督促我们引进真正的高新项目,充实内涵。”辽宁某市一位高新区基层官员说,“领导说,高新区不能搞成经济开发区,不是盖楼卖楼,而是要营造创新氛围。”

    于言良说,抓企业不能局限于大而重,要关注高且新,关注创新型中小微企业;要考虑项目和投资是否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辽宁今年出台《关于加强市县科技工作的指导意见》,考评各市科技工作,重点考核R&D投入、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技术市场登记合同成交额等指标。 

    《辽宁省高新区发展规划(2017—2020)》,按年度分解了工作任务,对全省高新区实行动态管理,建立发展报告制度和退出机制,对15个省级以上高新区逐个实地调研指导。

    辽宁省政府一方面以评促建,评估高新区发展绩效,让不合格的退出,增强高新区紧迫感;另一方面以升促建、支持几个发展好的省级高新区晋升国家高新区,支持发展好的县建设省级高新区,打造新经济增长极。

    辽宁省去年推出了“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倍增计划”——力争到2019年,高新企业总数较2016年翻番,质量得到较大提升。预计今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超800家,按此速度,翻番目标不难实现。

    引凤还巢,留人才不拘一格

    锦州高新区内,华为的云计算中心单独占据一栋大楼。在大学科技园里,单是拨给一所大学的过敏病研究所的办公区,就有7500平方米。省内外几十家与大学相关的高新企业入驻,金属、稀土材料,生物处理垃圾,新药创制……遍布不同领域。

    高新区内的一大片住宅,是配套的人才和专家公寓,而专家们许多并不常驻锦州。“我们并不指望人才都能全职在锦州工作,”锦州高新区副主任刘海成说,“我们的吸引力不可能跟北京、上海比。但是很多专家教授,尤其是锦州出去的人才,愿意一年在这里住几个月,在锦州培养几个学生来负责项目。我们就很满意了。”

    北京元泽基金的投资人刘忠,几年前来到抚顺高新区,牵头打造了一个石化企业联盟平台。

    抚顺是中国最早和最大的石油炼化基地。近年来石化行业不景气。刘忠早年在抚顺石化厂工作,他看到了商机。

    “抚顺是最大的石蜡生产基地,但1吨石蜡才赚50块钱,大头利润被国外下游厂商赚走了。”刘忠建立的线上平台以及配套仓储,使得抚顺的石蜡生产者得以拿回大头利润。平台引进的多项石蜡深加工项目,延伸了抚顺的石蜡产业链。

    辽宁院所密布,但辽宁的科技人才“孔雀东南飞”,令辽宁人扼腕叹息。如今,辽宁高新区试图重聚辽宁的人才优势。

    “很多外面的专家来丹东,是因为他们就是丹东出去的。”丹东高新区经发局局长赵亚彤说,“我们用实在的优惠政策、灵活的机制,能够将这些专家请回来工作。他们是很愿意的。”近两年,丹东光是从中科院就请来多位专家,转化了五个高品质的科技成果。

    于言良说,前些年辽宁重视的是引人才、留人才,但对如何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缺乏研究。现在,辽宁高新区不仅引进创新型领军人才和高水平研发团队,而且实施更开放、活跃的人才政策,使人才拥有更多的自主空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