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上午,寒风瑟瑟,北京市301医院西院小礼堂,鲜花翠柏中,著名水利工程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教授曹楚生安静地“睡着”了。哀乐低回,100余名天津大学师生,肃立默哀,与大师做最后的告别。
作为我国现代坝工设计先行者,淮河、长江、黄河、海河等地都留下了曹楚生的足迹,一座座他亲手设计的大坝,如同一座座丰碑,铭刻着他对祖国坝工事业的挚爱……
曹楚生1948年从交通大学土木系毕业,随后留校做了助教。1951年秋,在新学期开学后不久,为响应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他义无反顾地和一大批尚未毕业的学生走出校门,来到火热的治淮工地——佛子岭。
当时,佛子岭水库工程指挥部刚刚成立,在我国著名水利专家汪胡桢的领导和主持下,组建了以曹楚生为首的团队,他们开始为佛子岭设计连拱坝。彼时,连拱坝刚刚问世不久,国内还没搞过这种水坝。但年轻的曹楚生和他的“小伙伴们”,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勇敢地承担起了大坝的设计任务。
国内没有任何连拱坝的资料,他们就翻阅和研究外文资料。遇到难题时,他们一方面向书本学习,一方面向其他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请教。为了弥补知识上的不足,年轻的工程技术人员还自发组织起来,每晚在会议室里学习。
在曹楚生团队,每个人都卯足了劲,不懂就学,学懂了就干。就这样,曹楚生团队出色地完成了大坝的设计任务。由于在佛子岭工程中的突出贡献,曹楚生被授予一等功臣的称号,接着又被选为全国农业水利先进生产(工作)者和全国先进生产(工作)者。曹楚生以他的聪明才智和对事业一往无前的追求精神,迈出了水工设计生涯第一步。从此,他便开始在水工设计的广阔天地中纵横驰骋。他主持设计了大批水利工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工程奇迹。
从曹楚生走出大学校门、来到炎热的佛子岭工地开始,60年来,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野外工地上度过的。他的足迹遍布各大水利工程现场,盐锅峡、三峡、白龙江、潘家口水库……凭借设计构思上的大胆创新以及对施工质量严格要求,他设计的大坝迄今均运行良好,很多已成为我国工程设计的典范。
“工程质量,事关百年大计,不重视工程质量,就是对人民的犯罪。”这句话,曹楚生生前常挂在嘴边,这成了他始终坚持的标准之一。不仅是设计工作,就连大坝的具体施工情况他也要跟进监督、严把质量关。就算是一点点细节问题他也绝不退让,这并非是他鸡蛋里面挑骨头,而是深谙一点点的失误或偏差都可能给整个工程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所以每次他都会据理力争,力求将误差控制在最小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