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三天的“2017中国科学院(河南)科技成果发布暨项目对接会”近日在郑州闭幕,中科院30多个研究所向河南省发布了500余项最新科研成果。其中,“非烃气体光谱录井仪”等多个项目现场签约。
这已是中科院在河南举行的第8次全省规模的“成果发布暨项目对接会”。目前,中科院已有59个研究所的470项科技成果在河南转移转化,使河南地方企业新增销售收入由2009年对接前的35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332亿元。中科院今年3月公布数据显示:河南地方企业新增的332亿元销售收入,位列全国第三,仅次于江苏和广东,显示了河南企业旺盛的技术需求和强劲的成果转化能力。
吸引15名院士、572名研究员和637名博士来豫工作
河南是一个科技资源相对较弱的省份。河南省委书记谢伏瞻希望省科学院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深化与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合作,争取中国科学院在豫设立研发机构,弥补河南创新短板。
2010年4月19日,河南省政府与中科院共建“河南省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作为综合性技术转化机构。2012年12月,又设立中国科学院河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与“河南省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河南中心设立7年多来,在各省辖市又建立区域分中心13个,组建专业分中心7个,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16个,为中科院科技成果在河南转移转化提供了有效载体支撑。先后吸引了中科院15名院士、572名研究员和637名博士来到河南,同时聚集了河南省内科研单位、高校、企业的1200多名中高级科研人员开展联合研发,形成了以项目为抓手,以中科院研究院所为主导,省内科研单位、高校、企业参与的协同创新的新格局。
河南省与中科院合作,不仅建设了完善的成果转化体系,而且推介对接了一大批中科院科技成果。还组织协调择优支持院地合作项目、科技支撑项目、科学院联盟项目、河南中心成果转化项目共计136项,先后获得国家专项、中科院、地方财政经费共计1.55亿元,引导企业投资18.83亿元。
签署10个院市合作协议,开展院企合作项目近600项
目前,河南省科学院已与10个省辖市签订了全面合作战略协议,加强院市合作,开展院企合作项目近600项,累计为700多家企业提供了科技创新服务。
河南省科学院院长童孟进介绍,河南省科学院在新时代确立了这样的发展目标:努力建成全国有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中西部地区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集聚高地、河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基地、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端科技智库,为决胜全面小康、让中原更加出彩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针对企业的技术需求,他们与企业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合作:发挥在相关专业领域积累的智力优势和信息资源,在深入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帮助企业理清发展思路,制定研发方向和发展战略;地市企事业单位发挥市场渠道、经营管理、资金等优势,对符合需求的省科学院系统研究所已有的技术,直接进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地市企事业单位需要的技术,省科学院系统研究所暂时没有,但经过论证,有能力通过研发解决,与地市政府科技管理部门组织协同攻关。
在实验室研发阶段,以企业投入为主,地市政府配套投入;在中试阶段,以地市辖区内企业投入为主,省科学院配套投入,直辖市适当资助;在技术产业化阶段,以地市辖区内企业投入为主,省科学院、地市政府双方适当资助。取得的技术成果在地市企业转化,院所通过技术许可与转让取得合理的收益。
对地市主导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河南省科学院系统研究所研发力量不足以顺利解决的,由省科学院利用长期积累的合作关系,通过和中科院,以及国内外其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合作,联合地市辖区内的企业、高校等,共同申请省部级科研计划项目,组织开展“产、学、研、用、金”协同创新。对创造的科技成果,按照合同约定在当地进行转化,由各方分享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