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雍 黎
创业帮扶是授之于“鱼”还是授之以“渔”?精准帮扶又该怎么帮?2017年,在国家民政部和中央财政支持下,重庆市科技创业投资协会(以下简称创投协会)承接了民政部公益示范项目,组织实施了《培育和帮助残疾人、退役军人、青年学生等创新创业服务示范项目》,对“精准帮扶创业”按照自己的摸索进行了尝试,并获得一些有益的成果。
摸准创业难点
探索帮扶创业新路
如果要问一个创业者,创业最缺的是什么?很多都会回答——“缺钱”。不过创业帮扶就是解决创业者这个难题就行吗?
“一次‘投钱’就是一次‘输血’,如果创业企业认识不到自己的问题,‘造血’功能不强甚至没有‘造血’功能,那么输再多的血也没有用。”重庆市创投协会负责人说,他们理解的“精准帮扶创业”是要结合创业企业实际情况,针对其创业思路、商业模式、资源对接、企业管理等问题,找出创业企业的病症,对症下药,使政府资金和资源能够实现效用和价值的最大化。同时,也帮助创业企业能够真正转换思维,升级理念,实现质的飞跃。
不过,“精准帮扶创业”比传统的直接投钱帮扶更加考验组织和实施单位的智慧。如何从资源的精准匹配、社会协同精准补短及被帮扶者自我能力的提升等方面去发力,是政府、社会以及创业帮扶者面前的一道难题。该负责人说,为此,重庆市创投协会做了大量的调研准备工作。
在他们对帮扶对象的调查中发现,在这些人中多次创业的占到了60%,创业中遇到的困难排名前三的是缺乏经验、无合适的合伙人、商业模式不清晰和缺乏人脉资源,资金匮乏反而排在了后面。
如何解决创业者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实践过程中,重庆市创投协会设立了创业知识培训会、创业实战训练营活动、创业项目一对一辅导及融资对接会等板块,探索出一条“创业训练+创业实战+孵化辅导+资金对接”等相结合的创业扶助模式的道路。
站在巨人的肩上更容易取得成功。重庆市创投协会调动了大量的社会资源,聘请专业机构投资人、天使投资人、注册会计师、资深律师、孵化及培训机构专业人员,以及优秀的创业企业家为创业者开设了理论课和实训课,帮助其解决创业思路、创业伙伴、商业模式、资金及政府资源对接等问题,进行更精准的帮扶。
精准把脉对口帮扶
450名创业者获益
重庆安木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专注于工业自动化和检测的智能装备提供商和工业机器人应用集成商。企业创始人安旭东成为了该项目第四期的CQ创业成长营的学员。
虽然创业多年,企业也发展的不错,不过安旭东说他一直着重于企业的技术研发,对于商业模式、市场营销等方面知识并不专业。两个月的学习,创业成长营系统地对他们进行了创业方面的知识培训,从企业法人主体责任、创业团队构建、股权架构设计、实际控制权把握、商业模式画布、市场营销策略、资源整合及跨界应用、税收筹划及风险防范、股权投资及估值方法、融资路演实务等方面,让自己认识到知识体系上的不足,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这些不足所带来的创业风险,较大提升了企业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能力。
“创业的认知和格局对创业是否成功甚为重要。”重庆市创投协会负责人说,他们针对企业项目的不同性质、规模及特点,采取私董会和现场诊断等方式,匹配一对一的导师,分小组交叉式对项目进行深度分析,提升创业者的实际解决问题能力。
政府资源、精准匹配,社会协同、精准补短,自我提升、精准创业。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重庆市创投协会将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变“输血”为“造血”。据了解,该示范项目使用中央财政和自有配套资金仅28万元,却精准帮扶残疾人、退役军人及大学生等弱势创业群体。其中,创业专业知识培训了303人;帮助调整商业模式及融资对接了24家企业,辅导人数65人;实训企业和团队41个,帮扶了创始人82人。共计受益人达45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