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4日 星期五
朝胜观察:门

    有人无人都能推开就进的家门,难道不是天下最温馨感人的门吗?

    一条在网上出现过多次的帖子,说中国人在国外常常缺乏一些最基本的礼貌常识。比如,公共场所自动关闭的弹簧门,中国人常常是推门而过扬长而去,而外国人经过是要扶门回头,看看后面还有没有人,如有人跟进一定会扶门伫立等后人经过,才把门放开。如果经过的人多,后来的人也会主动接替前者,继续扶着门等后人经过……

    朝胜出国极少,已记不清是不是如上所说,开门有无失礼之处,但绝对没有出现过让弹簧门打到后人的事故。同时,以外国造门工业的发达程度,制造者一定会考虑到,一扇弹簧门的闭合速度和力度是否符合安全指数范围。您扶着门让后面的人顺利通过,的确值得点赞。就算您偶尔有急事忘了扶门,应该也不会有意外发生。后面的人再推一把,是举手之劳,想来可能也不会因为您没有扶门恭候而心存不满。

    本非大事,初看此文也觉得自己公德水平有待提高,不料隔三差五就看到类似的帖子,内容大同小异,作者张三李四。批评的又是“中国人”,不由得“心有戚戚焉”。

    说到门,就是帖子中那些文质彬彬礼貌有加的外国人祖先,多次用坚船利炮打碎了中国的大门,长驱直入烧杀抢掠。有人给他们谈过关于“门”的尊严和礼貌吗?

    稍微懂点历史并不太健忘的人们,就应该知道,旧中国的国门之前,曾有虎狼成群,欺我国弱,欺我民穷,欺我刀钝,欺我马瘦……

    多年过去,中国核物理科学家饿着肚子搞出“两弹一星”;中国农业科学家回答了“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的世纪之问;中国产业工人打造了全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中国的学者可以在各种论坛上“夺席谈经”……当中国人有力量、有信心大开国门,昂首阔步走向世界,彬彬有礼地和世界交流对话时,竟然听到关于中国人不懂得开门关门的礼貌的质疑。

    作为出入房屋的门,是农耕文明的一种载体。我们先祖对门的敬畏,近乎到了崇拜的地步。

    门神,为民俗所奉的司门之神。《礼记·祭法》云:王为群姓立七祀,诸侯为国立五祀,大夫立三祀,适士立二祀,皆有“门”,“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户,或立灶”。这就是所谓的“门户”由来。自先秦以来,上自天子,下至庶人,皆崇拜门神。先秦汉代门神是神荼、郁垒,据说这哥俩是专门降服恶鬼的。唐代门神有了秦叔宝和尉迟恭两员战将,明清以来又请了打鬼的钟馗……

    中国人的家门之坚,莫过于此了吧。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的门前一瞥,留下了永志青春的美好记忆;“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天下喜庆歌舞升平门前可见;“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此情此景此门此人,岂是千言万语可以诉尽;“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欲看还羞,如无门倚,哪得这般风情?

    中国人的家门之妙,舍我其谁也?

    其实,早在三千多年前,《易经》中对门的理解就非常深奥神秘了,《周易》里有关军事战略的解析中,有“生门,开门,休门”,生开休是周易八卦中的三吉门,生门方位东北,开门方位西北,休门方位北方,中国古代的军事家大都精通《易经》,排兵布阵非常注重“门”的吉凶。

    要谈门的文化和礼仪,中国人大概是“祖宗”了。

    出得门去,异国他乡,十里不同俗,难免对外国的礼仪有所生疏甚或缺失。但是,几千年文明熏陶的中国人,绝不是茹毛饮血的粗鄙之辈。就在今天,中国还有为数不少的农村,依然是日不上锁夜不闭户。也许是简易的柴门,但是,有人无人都能够推开就进的家门,难道不是世界上最温馨感人的门吗?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