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4日 星期二
以前银行借贷无门,现在59家企业半年获贷总额过亿——
重庆:科技企业用知识价值换来“真金白银”
本报记者 雍 黎

    科体改革进行时

    没有可抵押的资产,仍然从银行获得贷款。

    这得益于重庆市实施的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改革试点。这样的“馅饼”真的砸在了重庆赛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赛顺环保”)总经理白夺魁的头上——120万元的贷款从递交申请到公司账上,不到一周时间。

    用知识价值能换来“真金白银”的不只赛顺环保。11月10日,重庆市科委举行扩大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改革试点范围签约仪式,不用任何抵押物,只靠知识价值信用,科技型企业就可获得最高300万元贷款。

    赛顺环保是一家从事环保设备研发、生产、环保项目运营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主攻方向是垃圾和养殖场生活污水“一站式”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创业前几年研发经费投入达到了300多万元。

    资金面临缺口,对赛顺环保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2014年,公司研发的设备面市,急需进行品牌宣传和市场推广,然而,就连给客户展示的样品,他们都拿不出钱来生产。

    “除了有技术有人才,没有其他用作抵押的资产,以前我们这样的企业想通过银行申请贷款根本不现实。”白夺魁坦言,无奈之下,只能依靠“江湖救急”——以私人的名义厚着脸皮找亲朋好友借钱,或者请求客户把产品订金从货款的30%提至60%。勉强得以维持,但成果转化的进度被迫放缓。

    幸运的是,赛顺环保成了重庆高新区的首批试点企业,通过知识价值信用评价体系进行信用等级和授信额度评定,今年6月,企业最终获得了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发放的120万元贷款。

    “传统企业融资模式以土地、房产等重资产为基础,轻资产、重创新的科技型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重庆推出的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改革试点方案,就是希望能从制度上改变传统企业商业价值评价体系,为科技型企业发展打破融资的瓶颈。”重庆市科委负责人介绍,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是通过构建知识价值信用评价体系,以知识产权、研发投入、科技人才、创新产品、创新企业5个指标对科技型企业进行信用评价,生成信用等级和推荐授信额度。银行再根据推荐授信额度,向科技型企业提供贷款,贷款额度从40万到300万元不等。

    今年6月,重庆市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重庆高新区率先启动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改革试点,仅半年时间,重庆高新区就有59家企业获得贷款,总额达到1亿70万元。

    获得贷款的企业中实现了3个“50%以上”:重庆高新区辖区内有300余家科技型企业,有50%以上的企业提出了贷款需求;提出贷款需求的企业有50%以上已经获得了贷款;获得贷款的企业中,超过50%是首次获得贷款。

    通过知识价值信用贷款,科技型企业贷款不再以短期财务指标为重;贷款不搞任何利率上浮;贷多少就能拿到多少,不扣缴任何保证金。科技型企业贷款难题迎刃而解。

    为减轻银行的后顾之忧,重庆市还利用财政科技发展资金组建了一只首期规模3亿元的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对知识价值信用授信额度的本金损失进行补偿,此举在全国属首创。

    此次重庆市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改革扩大试点范围,包括九龙坡、渝北、江津、璧山、永川、荣昌6区,纳入试点范畴的企业数将由原来的300余家增加至2000余家,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由3亿元增加至11亿元。

    “有了市科委的信用评价体系的专业把控,我们放贷也有了信心。”首批试点银行之一的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负责人表示,从目前他们投放贷款的55户企业情况来看,每个企业每个月利息给付得都非常准时,没有坏账可能。(科技日报重庆11月13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