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4日 星期二
支持双创 一“债”可否解千愁
本报记者 张 晔

第二看台

    “今年我们在海外市场取得飞速发展,其中在澳大利亚的装配式建筑细分市场占有率预计能进入前三,超过了许多本地老牌企业。”

    苏州旭杰建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丁杰深有感触地说,公司在海外的发展,得益于企业融资渠道大大拓宽。早在今年10月16日,旭杰科技可转换公司债券“17旭杰转”在上交所成功发行,为企业募集了1060万元,大大增强了公司的资金流动性。

    其实,这也是整个新三板市场上发行的首单“双创可转债”。由于具有债权和股权的双重特性,“可转债”一直是企业热捧的产品,有人形容其“涨时猛如股,跌时稳如债”,但发行门槛一直较高,过去只在A股上市公司中发行,与中小型创新创业企业“绝缘”。如今这一局面的破冰,对中国私募转债市场发展有何意义,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企业和经济专家。

    双创企业发展受制融资难

    在新三板挂牌之前的9年,旭杰科技是中国众多初创民营公司的一个缩影,公司销售收入从成立之初的80万上升到股改之前的2300万。这样的成长业绩谈不上惊艳,但丁杰感触良多。

    旭杰科技的主营业务是装配式建筑的研发、设计和安装施工。“在国内做建筑这一行,只要有钱垫资,就有活干。”旭杰科技副总经理刘焯快人快语。对于流动资金量要求较高的客观现实,无疑是旭杰科技这样的中小微企业做强做大的梏桎。

    大量的双创企业属于“有脑袋、没身体”,它们一无足够的固定资产,二无信用背书,融资难度相当大。旭杰科技2006年成立,直到2015年才获得第一笔银行贷款,但并不是每一家商业银行都愿意把贷款投向风险系数较高的小微企业。

    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 年6月末,人民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 22.63 万亿元,仅占企业贷款余额的32%。

    南京财经大学经济系主任周绍东教授说:“过去双创企业债权融资难度大,股权融资多一些,但是由于对企业前景判断不同,业内往往会采取签订‘对赌协议’或是‘回购协议’的做法,若企业完不成相应发展目标,将不得不以现金赔付,或通过多支付股份给投资人的方式调整估值。”

    总的来说,大小企业之间资金配置的“马太效应”依旧明显,小微企业民间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仍然较高。

    双创可转债为企业“雪中送炭”

    自从2016年初在新三板上市后,旭杰科技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我们的技术水平已经不输于国外,比如承接了7个阿里巴巴的菜鸟物流基地工程,占其新开工总量的1/4。”丁杰告诉记者。

    伴随着业务量的快速发展,资金却捉襟见肘,此刻,双创可转债政策出台,“可债可股不仅让小微企业融资时规避对赌协议,同时还有苏州工业园区地方政府对票面利率30%的补贴,有效降低了融资成本”。

    “对于发行人和投资者而言,双创可转债是一个双赢的品种。”盛世投资合伙人赵元奇分析认为,可转债发行时为债券,进入转股期后,投资人会根据市场价格和发行条款的约定,自主选择是否转股。如转股,持有人可按事先约定的价格转换为公司股份,同时可转债余额相应减少;如不转,则公众公司在债券到期日需要偿还债务。

    相较于传统的债券融资,可转债后期如果实现了成功转股,发行人公司无实际还款压力。相较于股权融资,可转债由于产品设计上的灵活,具有更高的融资效率。

    从实际实行效果上来看,三板市场已有多家企业对此做出了积极回应,管理层也通过“专人对接、专项审核”和“即报即审”政策,予以最快速度完成审核并发行。

    “这是一个很好的制度创新。”南京财经大学周绍东教授说,“双创企业融资问题一直是个老大难,双创可转债把债权股权合二为一,相对于其他融资方式,既减轻了企业资金周转的压力,也降低了金融机构的风险。”

    赵元奇判断,新三板市场迎来了可转债这样一个重量级的融资和投资工具,未来有望成为中小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渠道之一,可转债势必将在我国资本市场,特别是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新三板市场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政策红利还需完善配套措施

    “我们能够成功发行全国首单双创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进入了新三板的创新层。”丁杰回顾创业以来最大收获就是把企业做实。

    自2016年6月27日起,全国股转公司正式对新三板挂牌公司实施分层管理,设立创新层和基础层,约有10%的企业进入创新层。

    直至今年7月,利好政策终于落地:证监会发布《关于开展创新创业公司债券试点的指导意见》,9月底指导沪深交易所、股转公司和中国结算发布了《创新创业公司非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业务实施细则(试行)》。

    对于更好地落实政策红利,盛世投资合伙人赵元奇认为,一些配套措施还可进一步完善。比如投资者资格尚不明确。参与双创可转债的投资机构,除了培育传统的PE/VC投资群体外,还应引入公募基金、资管产品、银行理财等。由于没有把双创可转债列为标准化产品,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投资群体。能否投资双创可转债并没有明确,这需要监管部门给予明确指引。希望未来可以将这个产品纳入到标准化产品。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