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0日 星期五
王纪华:给农田装一双“千里眼”
本报记者 钱 力

    国庆前最后一个工作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纪华依然在马不停蹄的出差。9月29日,他主持申报的陕西省地方标准《苹果树长势遥感监测技术规程》(简称《规程》)在西安通过专家论证并正式报批。

    这个当初只在杨凌农业示范区先行先试的技术,目前已经将标准推广到了整个陕西省。接下来,王纪华还希望它能继续走向西北、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

    实时监测农作物长势

    2007年,凭借“精准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王纪华和他的团队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此后的10年间,围绕精准农业“田间信息获取”“智能分析决策”“变量精准实施”等方面,王纪华带领团队不断深入探索。

    此次在西安通过的《规程》,规定了苹果长势遥感监测的技术要求与检测方法。这一技术可以利用空间信息技术遥感测报,大面积、快速精准地监测苹果长势,在满足果农节水、省肥、省药栽培管理需求的同时,也为陕西将苹果的面积、产量优势进一步发展为产品、产业和生态优势提供技术支持。

    2012年,受科技部指派,王纪华担任国家科技支撑省部会商项目“旱区多遥感平台农田信息精准获取技术集成与服务”的首席专家,在小麦玉米长势遥感监测示范应用并完成3个陕西省地方标准的同时,他也把目光放在苹果这个高难度监测对象上,最终完成了苹果树长势遥感监测技术规程草案。

    同时,自2013年以来王纪华连续5年担任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的责任专家和组长,负责报告的审查把关。该报告的监测范围涵盖全球31个粮油主产国,占全球80%的产量,成为中国对外公布的权威数据。

    做农田环境的守卫者

    “农产品安全要从农田环境抓起。农田环境污染了,农产品就容易出问题。”王纪华告诉记者,当前农田环境监测的瓶颈不是没有检测手段,而是成本过高。以一个园区为例,要排查污染需要检测几十个样品,仅检测重金属这一项就要花费三五万元,如果检测有机污染物花费就更高了。没有人愿意为此买单,所以当下的例行检测费用都是国家买单。

    “要促进生产者参与、企业自检自律良性循环的形成,就必须把检测费用大幅度降下来。”王纪华和他的团队提出了“粗筛查+精检测”的技术和工作模式,在网格化地毯式排查时首先采用精度要求不高、但大幅降低成本的定性或半定量方法粗筛查来发现问题,对于存在问题的区域则进一步采用高精度的定量检测方法加以确证。

    虽然思路有了,但作为低成本粗筛查的设备,国内外都还比较缺乏。为此,王纪华带领团队开展了重金属快速检测仪器的攻关,完成了便携式快速检测仪第一、二、三代产品的研发,目前正在开发完善第四代产品。

    作为民盟中央农业委员会委员,王纪华曾在全国政协提案协商会议上提出了防止农田环境污染的六点建议。作为农业部专家组专家,王纪华在重金属污染等土肥水相关问题的监测管理与风险分析方面,又为相关政策制定提出了许多战略性建议。

    “农业是一个国家的生命线。如果丧失了农业自足能力,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国际竞争力提升都将成为泡影。”在王纪华看来,经历了从传统农业到机械化到自动化的阶段,目前农业已经进入到4.0智能化系统的应用。“但当前信息化与机械化还是有一些脱节,农业成本居高不下等一系列问题,仅靠传统方式已经难以解决,需要大力发展现代化,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