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2017年秋季发布会推出的8款新产品。(图片来源于The Verge网站) |
行业观察
习惯了在10月上旬召开发布会的谷歌,如约举办了2017年的秋季新品发布会,并一口气发布了8款硬件产品。这家以搜索引擎起家的科技巨头,经过长达十年的布局后,终于有了硬件公司的雏形。
事实上,这并非是谷歌的任性之举。谷歌新任CEO桑达尔·皮查伊曾多次强调谷歌的新战略,即当下的谷歌正是从Mobile First转向AI First。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握安卓的谷歌一直站在硬件金字塔的顶端,然而在人工智能的风口下,谷歌正在完成从硬件化向智能化的转型。
硬件“全家福”
就在半个多月前,谷歌和HTC达成了一项11亿美元的收购协议,企图通过收购HTC来增加自身的硬件研发实力。相比于多年前收购摩托罗拉又转手卖给联想的“闹剧”,谷歌对于硬件的态度已然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在刚刚结束的秋季新品发布会上,谷歌先后发布了Pixel2、Pixel2XL、Pixelbook、GoogleHomeMini、GoogleHomeMax、GoogleClips、Buds、PixelbookPen这8款新品,涉及手机、电脑、智能音箱、手写笔、智能摄像头等等,业已完成了硬件全家福的雏形。或许对于谷歌来说,这些硬件的本质都还是载体,在谷歌新品发布会亮相的硬件产品中,几乎所有的差异化优势均体现在智能化服务上,比如具备翻译功能的无线耳机、智能拍摄记录生活的Clips相机。
但硬件在谷歌的策略中显得越发的重要。一个既定的事实是,安卓系统占据手机市场约八成份额,但手握安卓这张王牌的谷歌却未生产出一款让市场认可的手机。反倒是iPhone占据了手机市场八成以上利润,并一直作为智能手机业内的标杆而存在。收购HTC的手机业务,则是谷歌改变这一现状的又一次努力,此前的Nexus系列多由HTC、三星、华为等代工,在最新的Pixel系列上,谷歌正在掌控越来越多的自主权。
当然,也有人对谷歌硬件策略给出了另一种解释,谷歌需要多个品类的硬件终端来为它的机器学习系统收集数据,同时让它们充当智能数字助手平台。
开走模仿路线?
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再到AI驱动的多场景互联,传统的时间秩序正在崩塌,谷歌所缺少的以及苹果所擅长的,恰恰是“生态”。特别是在亚马逊等新对手崛起的背景下,谷歌的新战略是更多设备的智能互联,优先的模仿对象便是苹果。
最能体现这一策略的,或许还是Pixelbook的出现。尽管原始的Chromebook Pixel在2013年就已上市,且成绩不尽如人意,但它依旧是谷歌为弥补生态闭环做出的尝试。联想到手机、智能音箱、无线耳机、智能摄像头以及半遮半掩的Nest,至少谷歌在场景上已无限逼近苹果。
KPCB发布的2016互联网报告指出了巨头们的意图,美国市场语音助手的主要使用场景是家庭(43%)、汽车(36%)、随身路途(19%)和办公(3%)。在最基础的家庭场景上,苹果、谷歌、亚马逊,包括国内的阿里、百度等正在不遗余力的培养用户习惯;而在汽车场景上,苹果、谷歌等也在不断向车企输送自家的语音助手服务。原因不难理解,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基础交互方式是多点触控,到了人工智能时代,人们需要更加便捷且无感知的交互方式,比如语音、手势、视觉等,实现这些情景的载体仍然是硬件。
谷歌对苹果的“模仿”不止在硬件研发上,还涉及硬件标准的制定,典型的就是“Made for Google”计划,先是允许合作厂商生产手机相关的配件,然后谷歌对这些第三方配件进行认证,让第三方配件有了质量和安全的保障,并且这些配件即将上线谷歌的Google Store,与苹果的MFI认证如出一辙。
以硬件推动创新
桑达尔·皮查伊在发布会上道出了谷歌的隐忧和野心:在人工智能时代,谷歌不想做一个大后方,而是要亲自上阵,主动以硬件去推动创新。这一方面由于谷歌对安卓系统的失控,开源的环境使它很难像苹果那样牢牢抓住每一个入口;另一方面,亚马逊凭借Echo智能音箱成功抢占家庭场景,这一案例刷新了谷歌对硬件的认知。
究其根本,谷歌想要抢夺智能化的门票,以收复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丢失的“领土”。
大多数互联网公司的商业愿景离不开“用户”和“生态”两个词,但在“用户数=资金价值”的公式中,谷歌赖以生存的实现方式一直是广告,反观苹果已在硬件利润、增值服务等方面形成了良性的营收比例。人工智能让谷歌看到了新的机会,甚至萌生了“用户数+算法=最为强大的AI闭环”的新公式,尤其是安卓的糟糕表现让谷歌发现硬件才是新时代的船票。
在知识图谱、自然语音处理、翻译、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上,谷歌始终走在科技公司的最前沿。不过要落地这些服务需要大量硬件的支撑,相比苹果遍布全球的数亿台终端,谷歌才刚刚迈出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