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盖伦
19日,徐海燕和孙昊的遗体终于被带出冰冷的水底。两人于9月6日在GUE(全球水下探索)河北潘家口水下长城探索项目中失联。
他们通过了以训练严谨和淘汰率高著称的GUE的专业认证,被圈内视作“顶尖潜水员”。但两人的生命,却在一次相对而言难度不算太高的探索项目中戛然而止。
9月6日中午,探索项目团队一行四人,两两一组在潘家口水库入水。
徐海燕和孙昊就是此行的潜伴。他们要对淹没在水底的古长城进行测绘。在此之前,水下长城探索项目已顺利进行了两天。项目获得的所有水文地质资料,均会向社会公开。
然而,到了既定出水时间,两人还没有动静。其他人也没看到本应出现在水面的象拔。
象拔,即水面信号浮标。潜水员在升水前会打出象拔,提醒过往船只注意避让。
有报道称,遇难者家属在附近渔民家里发现了象拔。这也引发猜测——事故原因可能与渔船作业有关。
为何渔民会拿走象拔?有着二十余年潜水经验、曾参与“东方之星”沉船救援的潜水员万述国说,国内潜水运动并不普及,普通渔民可能根本不认识象拔。
让他疑惑的是,从现有报道来看,四人下潜时,水面上似乎没有支援团队。在工程潜水领域,一般一人下水,会有五到六人在船上进行支援,与潜水员保持联系,密切关注其水下状况。若发生紧急情况,应急潜水员会立刻下水援助。
不过,工程潜水和技术潜水并不一样。FunDiving网站创始人Leon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潜水大致分为休闲潜水、技术潜水和工程潜水。休闲潜水一般有这些限定——“水深40米以内、不需要减压、在开放空间、使用氧气含量不超过40%的压缩气体”;桥梁建设、海底石油、管道清淤、水下维修等则属于工程潜水;其他的,可称作技术潜水。
此次遇难的徐海燕,就是技术潜水中的佼佼者。她开专栏科普潜水知识,还曾写过一篇《潜水到底有多危险,及有多少种死法(超长慎入)》的文章。文中指出,有一组数据显示,大约一半的死亡事故发生在距离水面10米以内,其中又有一半就发生在水面。
万述国反复强调,潜水是高危行业,必须专业人来做专业事。据他所知,今年已发生十几例潜水员死亡的事故。他表示,潜水员每次下潜前应有细致规划,必须提前考虑到在水下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情况,并有一套相应的标准流程和应对措施。像万述国这样的职业潜水员,还会定期进行事故演习。
徐海燕在那篇文章里写道,承认潜水有危险并不是坏事。“只有知道了它的危险,我们才会更认真地去预防事故的发生。”
但事故还是发生了。
从两人失踪到第一具遗体被发现,用了12天。
搜救水域面积大,而且地形复杂。“水下有古长城,古村落,还有废弃渔网。”参与救援的天津深之蓝海洋设备科技有限公司员工王同说,这大大增加了搜救难度。
他们公司带去的是水下机器人,主要负责疑似点位的排查。9月17日下午,机器人正在水下62米处搜寻。传回的声呐图像中,突然出现了一个较强亮点。机器人继续靠近,他们先是看到了潜水员携带的气瓶,接着,看到了潜水员的黑色潜水服。9月18日,另一名潜水员图像在水下63.2米处被发现。
王同记得,他们回到岸上后,遇难者家属对他们说,谢谢,接着,泪流满面。
(科技日报北京9月2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