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9月08日 星期五
科技合作扩大“一带一路”朋友圈
——2017中阿博览会重大科技成就展侧记
本报记者 何 亮

    在2017中阿博览会上,由科技部主办的重大科技成就展引人注目。科技日报记者看到,一周前刚刚通过审查、装料在即的中国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机组CAP1400装备技术出现在展厅显要位置;中国自主研制的在线交易处理性能最强的单机服务器系统——天梭M13在快速运转;全球应用推广最多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在蓝色的灯光下炫酷闪亮……如果中阿博览会上身着长袍的穆斯林兄弟向世人展示来自阿拉伯世界的瑰宝让中国百姓印象深刻,那么尽显高端智能的中国科技产品与技术则让阿拉伯世界的客人应接不暇。

    科学技术让丝路友谊焕发生机

    埃及的丝帛织物上勾勒出美轮美奂的中东风物,巴基斯坦的能工巧匠用黄铜制成的手工艺品巧夺天工,阿富汗出产的宝玉石光彩晶莹……曾经各国客商漂洋过海,通过丝绸之路与整个世界相遇。如今,那条驼铃声声、横贯欧亚、承载着梦想与光荣的商贸动脉,穿越时代,科技使它焕发出新的生机。

    到中国寻求技术支持几乎成为博览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加深互信的重要环节。“真诚地向您表达,我们希望中国的遥感技术提供帮助,希望我们的合作增进友谊。”在与中国科技部副部长黄卫会见时,苏丹高教科研部部长缇嘉妮·萨利赫切实地提到技术服务的需求,他希望中国的遥感技术能尽快抵达苏丹,一起合作为当地的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埃及高教与科研部副部长、埃及科研技术院院长马哈茂迪·萨格尔说:“历史悠久的埃及与中国合作密切,中国的技术先进且乐于对外开放,埃及的新能源资源丰富,我们希望结合中国科技创新的能量共同建立实验室,去加强这方面的合作。”

    阿拉伯国家对中国的现代农业、新能源、电子通信等科技领域的需求强烈,中国则将具体需求落实到技术转化。两年间,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合作的技术转移中心建设到阿盟、沙特、约旦、阿联酋等8个国家,推进数十项科技项目的签约落地。

    技术合作使丝路各国紧密相连

    张骞出使西域,打开了中西之间的交通,从此中国与西方及中亚、西亚、南亚地区的友好往来迅速发展,“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此番破除文化政治地域禁锢的征途,被史学家司马迁誉为“凿空之旅”。

    而今,“一带一路”倡议——21世纪的“凿空之旅”用科技的元素走得更快、更坚定、更宽广。

    在中阿技术转移暨创新合作大会上,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19个科技合作项目签约成功。到目前,中国科技部资助了百余名阿拉伯国家青年科学家来华开展短期科研工作,举办了多期科技管理和先进适用技术培训班,启动了新能源等领域的国家联合实验室建设。

    而且,中国的科技型企业在迪拜开展椰枣产业、农业物流网、节水应用等技术转移转化合作初见成效,在约旦建立了1500多亩马铃薯种植与商品署基地,在阿曼建成宁夏阿曼旱区资源评价与环境调控重点实验室以及100多亩示范基地。

    未来,这样的“化学反应”还会越来越多。黄卫表示,下一步将结合中阿各国的重大科技需求,共建一批国家联合实验室;分享中国发展经验,共建特色鲜明的科技园区;完善覆盖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一体化技术转移协作网络建设,构建国际技术转移服务联盟。

    (科技日报银川9月7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