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科体改革
往年,中国中车有87%的对外研发项目,是科技成果独占的。今年,这个比例将大幅降低。
据介绍,中国中车成为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中7个项目的组织实施牵头单位,“作为项目牵头单位,我们做了让步,提出与参与研发单位共享成果,以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近日,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独家专访时,中国中车科技管理部知识产权处副处长王乾说,“未来可能形成的知识产权的界定和划分、保护和运用规则都要先立好。因为项目要落地,最后的产品是个整体,不把知识产权厘清,实施会遇到大问题。”
从“独占成果”到“共享成果”,作为目前唯一被定向委托为牵头单位的企业,为了确保其负责的项目顺利组织实施,中国中车的让步不可谓不大。“以往惯例中实施单位是独占成果,所以并不是所有单位都接受,而且管理办法中也没有明确‘实施单位’指的是什么单位。”王乾说。
为了捋顺改革实践中的分歧,“有些要做出让步,有些必须要强推”。王乾回忆,牵头单位定的部分规则引起了一些意见,尤其企业的角度和院校做研究的诉求差异不小,但最后还是以《项目任务书》的形式落实了下去。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中对“项目牵头单位”的职责有明确规定:负责项目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强化法人责任,建立健全科研、财务、诚信等内部管理制度。
归结为一句话:坐在项目牵头单位的位置上,必须要作为。
除了立规则,牵头单位还担负起整合资源、优化经费使用的工作。
项目管理群、财务管理群、共性技术群……作为项目兼课题的负责人,北京大学软件所教授谢冰说,他的微信上针对一个项目就有6个微信工作群。
“我们会在固定时间、在微信群里举行项目推进会。”谢冰介绍。
除了严格清晰的管理架构和推进方式,专项还兼顾了领域特色“天马行空”的探索。谢冰说:“搞软件研究,和其他领域有所区别,我们将第一年定为探索和发现年,看有没有更有价值的方向值得做。”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推行中,项目牵头单位成为全新“主角”,主抓“组织、协调、服务和监督”,汇集协调社会资源。而科技部门则从原来全程包办的“场务”来了个大变身,成为“导演”和“编剧”,严格甄选这些“美貌与智慧”并重的项目牵头单位。
“我们是组织实施者,我们匹配资金、去找合适的创新主体、串起产业创新链……”王乾说,改革参与者必须找准位置,坚持下去。
针对巨大的“申审落差”,2017年出台的新规中,加进了“重点专项概算”一项,规定:财政部、科技部委托相关机构对重点专项概算进行评估,确保收支平衡。
以“放管服”为基本准则的科技管理部门,如今“退居幕后”,通过部际联席会议、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委员会等机构进行顶层设计,建立起包括资金管理办法、专家库管理办法、专业机构管理办法等在内的管理体系框架,扎紧制度的“笼子”、立好规矩、抓住头人,确保公平公正公开。
(科技日报北京9月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