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 彤 通 讯 员 王 蓓 于国伟
唯才是举,唯才是用,以才兴区。
自全疆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启动以来,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把人才工作作为推进全疆高新技术产业急速前行的战车,先后引进包括院士在内的各类高端人才上千余名,为该区发展注入了强大的“芯”动力。
多管齐下引才聚才更活跃
求贤不问出身,用人不设壁垒,多管齐下,不拘一格用人才。
该区一大批行业领军人物、优秀人才从引进人才中脱颖而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科研成果,取得了一项又一项优异成绩。
该区人才专项经费从每年公共财政支出的0.5%提高到1.5%,并设立中小企业扶持资金5000万元,科技计划专项5000万元,为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提供有力保障。制定出台《“十百千”人才工程暂行办法》《天山火炬之星评选奖励办法》《人才开发奖评选办法》等人才优惠政策,保障和支持力度之大走在了全疆前列。
该区大力推进院士服务站(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建设,为高层次人才科技创新铺设“绿色通道”。目前,已建有院士服务中心1个,院士工作站3个,引进院士8名,博士后工作站14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个,累计进站博士后30名;现有各类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8家,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56家。
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引才聚才更加活跃。该区组织驻区企业积极参加南京留交会、中国海创周、广州留学人员科技交流会等全国性人才交流活动。已引进100多名高层次人才和1000多名实用紧缺型高技能人才。针对“十百千”工程引进的人才,该区在生活补贴、配偶就业、子女入学(托)等12个方面为其提供服务。
释放人才红利的破冰之举
几乎是在“区政合一”的同时,该区便以“全疆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为核心,率先吹响了引才、育才、聚才、用才的“集结号”。
建设“全疆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该区用五年的时间上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创新人才载体,建立完善符合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发展需要的人才管理体系,实现“三个明显,两个提高,一个突破”:即人才总量明显增大、人才结构明显改善、人才布局明显优化;人才队伍总体素质和使用效率有较大提高;高层次人才引进有新的突破。
新年伊始,该区人才新政五条释放出的人才红利,是历年来分量最重、含金量最高的人才政策,对来新区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扶持力度达到全疆领先水平,甚至走在了西北地区国家级高新区的前列。
在人才引进方面,出台《高新区(新市区)实施“天山火炬”科技领军人才引进工程暂行办法》及《高新区(新市区)实施“天山火炬”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引进工程暂行办法》,对领军人才提供启动资金或科研经费;在人才培育方面,出台《高新区(新市区)关于进一步加大企业现有人才培养培育力度的实施办法》,针对各类培养项目,给予人才及企业奖励;在人才激励方面,积极营造良好氛围,出台《高新区(新市区)“双创之星”评选奖励办法》,对获奖对象授予奖章及奖励;在人才服务方面,出台《高新区(新市区)高层次人才绿卡制度暂行办法》,高层次人才可凭“绿卡”在新区范围内使用,享受各方面优惠政策和便利服务。
新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博管办副主任张东育表示:“近期出台的‘人才新政五条’,单项资助最高给到300万元,对高层次人才的扶持力度达到全疆领先水平,甚至走在了西北地区前列。从引进、培养到服务全方位配套,领军人才、‘双创’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及高技能人才等都有对应的扶持奖励,可以说是解决了人才引留用难题的破冰政策,充分发挥了全疆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的示范引领作用。”
着力打造高层次人才聚集地
“全疆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是自治区为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探索实现人才工作快速发展的一次有益尝试。
对人才来说,事业是感召力,环境是吸引力,服务是凝聚力。
2016年底,高新人才大厦完成竣工验收。它不仅是城北区域的地标性建筑之一,更是该区人才创业发展的孵化器、科技产业创新的加速器和实现区域跨越发展的助推器。
日前,乌鲁木齐高端人才创新创业服务中心获批,同时确定了政府指导下市场化运营模式,今后高新人才大厦将发挥三大作用:为高端人才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和创新创业专业化支持,成为新疆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打造向中亚地区辐射,发挥人才优惠政策集聚效应的小高地;围绕新区“六大功能园区”和“3+3”产业集群的发展,成为凝聚高端人才、促进创新创业的有效载体。
同时,高新人才大厦还承载着人才服务、创业孵化、商务交流、教育展示、配套服务和公共管理等六大平台功能。周边配套的384套人才专家公寓已启动装修。
人才新政五条的出台,高新人才大厦的投入使用,优质的政策保障,先进的理念,超前的服务,为该区招才引智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