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7月19日 星期三
印度,别再执迷,回头是岸

    中印双方在洞朗地区的对峙已经持续一个月了,印军似乎仍没有退出的迹象,据《印度时报》报道,印军正在该地区挖战壕、搭帐篷,准备长期对峙。

    这两天,又传来这样一个消息:据凤凰军事披露,目前,印度沿中印边境部署了8个师以上的陆军部队,以及数百架作战飞机,总兵力超过了20万人(含准军事部队)。据说除了大军压境之外,印度同时还在武器装备、战场建设、后勤保障等方面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既准备打速决战,也准备打持久战。

    可是,在叫嚣战争之前,55年前的那一战,印度你还记得吗?

    我们不妨先来回忆一下这样一幅景象:

    1962年中印之战之后,美国驻印大使在向华盛顿的报告说:新德里出现了极度的恐慌,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看到一个民族士气的瓦解。印度阿萨姆邦已经开始组织居民撤退,银行已经烧毁了30万磅的印度纸币,邦政府正准备对电厂、自来水厂等重要设施进行毁坏性爆破——第二天全印广播电台反复播放印度国歌,好像即将亡国。

    再来听听当年的一代名将们曾经留下的忠告: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中印边境冲突期间,有记者访问二战名将麦克阿瑟,这位曾在朝鲜战场上与中国军队交过手的美国五星上将发出忠告:“谁想跟中国陆军打仗,一定有病!”

    另一位二战名将、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访问中国,参观中国军队,在香港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也郑重留下了一段几乎相同的话:“在这里,我要告诫我的同行,不要同中国军队在地面上交手,这要成为军事家的一条禁忌!”

    再来看看1962年的战场:当年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的第一战就是克节朗战役,我军利用敌新来作战部队对地形不熟悉、高海拔地区山地作战的特点,只用了24小时就彻底击溃印军的第7步兵旅,打垮了印军在边境东段的整体防御态势,成为印军长期挥之不去的梦魇。

    55年前,1962年,印军也是从越境占地挑衅开始,随后外交努力失败,最终印军主动攻击,在我国境内狙杀我边防战士,中国被迫实施自卫反击。这一仗打了一个月,以印军惨败、中方主动撤军而收场。

    战后,中国边防部队奉命将在反击战中缴获的大批武器、车辆进行擦拭维修,将缴获的其他军用物资进行整理包装,于12月中旬交还给印度。对被俘人员,一律不杀、不打、不骂、不侮辱、不没收私人财物。生活上给予优待,受伤者给予治疗。这样的举动,在战争史上都是史无前例的。

    1962年那一战的前线总指挥,名震西南边陲的战将,张国华将军,在后来总结汇报的时候就说了这么一句话:“这次边境作战部队的表现好得很,简单地说,就是两句话。一不怕苦,从上到下没有叫苦的;二不怕死,前赴后继,倒下一个马上有人顶上去。”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这是我军特有的精神特征,就凭着这种英勇顽强的战斗意志和战斗作风,张国华说:“部队打得很勇猛,如果停火命令迟到两个小时,我们就打到提斯浦尔了。”

    从1962年到2017年,55年过去了,我们早就开启了和平发展的新篇章,印度却始终对当年的惨败耿耿于怀。早些年到印度去,跟印度军官们交流,就感觉他们每一个人都忘不了当年的那场战争,每一个人都记得当年的耻辱,可是既然耿耿于怀,又怎么会忘记当年的惨痛教训呢?难道不怕重蹈覆辙再输一次吗?

    自从印军非法越界之后,中国外交部就持续发声,一再呼吁印方立即无条件将越界边防部队撤回到边界线印方一侧,印方却始终置若罔闻。我们不想生战生乱,但也不会任由别人在我们的领土上胡闹下去。

    7月7日,军报发表评论指出,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能不必打。决不让战火在我们家园再燃,决不让疆土有半寸丢失,决不让国家发展进程被打断。

    7月13日,新华社也发表了一篇题为《印度不要执迷不悟》的文章。

    奉劝印度一句: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如需了解更多,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局座召忠”)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