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7月12日 星期三
科技界学习黄大年座谈会召开

    科技日报北京7月11日电 (记者崔爽)“走多远算多远吧,倒下就地掩埋。”黄大年朋友圈里的这句话,成为这位英年早逝的科学家卓然一生的注脚。7月11日下午,中国科协举办的“科技界学习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上,多位科学家共同追忆过往,再次感受他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2017年1月8日,年仅58岁的吉林大学教授黄大年病逝。“本身是航空地球物理领域享誉世界的科学家,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举家归国。”在纪录片《大地深处》中,黄大年的归国路被这样概括。但在与他并肩作战多年的地球深部探测中心首席科学家董树文教授眼中,归国选择背后是他从青年时代起就秉持的“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的信念。“大年从剑桥回来的时候电脑里一片空白,什么都没有带回来,这是他和英国方面的承诺。”

    “命运与祖国相连,与大地相依,生命就会长青。”黄大年教授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嘉麒院士是黄大年的校友,对于这位学弟,刘嘉麒发自内心地佩服和惋惜。“大年从决定回来那刻起就没有给自己留任何后路。”

    在董树文看来,黄大年之所以能人所不能,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心有大志,将个人的科学研究汇入国家发展的大潮。“大年先进的技术路线改造了我。”他一直记得黄大年提出的“红蓝军路线”——发挥后发优势,把国外最好的拿来进行升级改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为了买到某国的石油勘探重磁电震数据处理平台及其后台,黄大年曾不惜花费双倍价钱。后台一入手,黄大年立刻加了24个插件加以改造,一举成功,让卖方来培训的人惊呼“你们的怎么比我们的还好”。董树文觉得黄大年的科学研究方法值得整理总结,“我们要尽他未尽之力”。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