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6月28日 星期三
标准让城市更加智慧
——青岛市实施“标准化+”战略打造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本报记者 王建高
青岛啤酒生产线
海信产品展厅
海尔互联工厂
气势雄伟的前湾港

    初夏的青岛,海风习习,浪花拍案,一派碧海蓝天的美好景致,令人流连忘返。同样,让这座城市感到自豪的是,6月27日—29日正在这里举办的第一届青岛国际标准化论坛奏响了这座城市的最强音。

    作为全国第一个提出“标准化+”的城市,青岛市经历了从技术标准战略、标准化战略,到“标准化+”战略的发展历程。“标准化+”已经成为青岛这座城市的发展战略。青岛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青岛国际标准化论坛筹办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纪家栋表示,青岛与标准化有着紧密联系。这种紧密联系,首先源于青岛的工业传统。工业化带动了质量的提升,催生了品牌的发展,催生了现代标准化。青岛是中国最早启动工业化的城市之一,随着1899年青岛港和胶济铁路的修建,机车、船坞、啤酒、缫丝等工业企业先后建造,这些青岛企业在中国工业的标准化进程中发挥了先导作用。2015年11月,青岛市政府与国家标准委签署了《关于推动青岛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合作备忘录》,同年,青岛市委、市政府将实施“标准化+”战略写入青岛市十三五《规划》,青岛打造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大幕已经拉开……

    实施“标准化+”让青岛发展“如虎添翼”

    一瓶啤酒要过1800多道“关”。这是记者在青岛啤酒采访时亲眼所见到的真实情景。早在1964年诞生的《青岛啤酒操作法》成为中国啤酒工业的第一个行业标准。青岛啤酒所属60多家啤酒厂实施原料统一、工艺统一、设备统一、标准统一、人员统一、管理统一的“六统一”质量管理原则,如同“一家啤酒厂”;啤酒生产过程中执行标准作业指导书,通过1800道质量监测点实施过程检测,确保出厂产品100%符合国标……

    青岛啤酒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一百多年来,青岛啤酒一直视质量为“传家宝”,编制了完善的《青岛啤酒工艺原则》,凝聚了青岛啤酒的酿制精华,这些原则涵盖制麦、酿造、包装、工程、公用工程等内容,被当做工厂工艺执行的“宪法”。每个工艺原则发布后,公司根据工厂的情况,编写工厂的工艺标准,将工艺原则的关键控制点转化为技术标准,就是青啤工厂执行的“法规”,有力地保障了青岛啤酒品质的稳定和提高。

    如今,在青岛这个中国制造业名城,像青啤这样重视标准的企业枚不胜举。涌现出海尔、海信、中车四方高速列车、亨达、即发、三利、国林、新材料、海化院等国家行业领域标准化标杆企业。

    作为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市,青岛市正在坚持走“标准引领、质量提升、品牌带动、信誉保证”质量发展之路。

    2003年,国家标准委和科技部就批准青岛为“重要技术标准研究”地方试点城市,2007年青岛又在全国较早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意见》和《青岛市标准化资助奖励办法》。青岛市财政每年预算1000万元对承担国家标准化技术组织秘书处、参与国际、国家、行业等标准制修订和试点示范项目进行资助奖励,截止到2016年底,对260多家企事业单位的1757个标准化项目进行了5473.6万元的市财政资金资助奖励。

    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际通行的“技术语言”,青岛市充分发挥标准与政策、规则“三位一体”的机制保障和“软联通”的作用,让城市更加智慧。纪家栋介绍,2015年,青岛市政府出台的《青岛市“标准化+”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了在标准化+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科技创新、行政管理等17个方面的任务,形成覆盖经济建设、社会治理、生态文明、文化建设和政府管理等重点领域的青岛标准体系,将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制定的能够体现青岛特色和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标准规范打造为“青岛标准”,推动成熟的“青岛标准”上升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乃至国际标准。选择有关区、市试点实施可持续发展城市、智慧城市、未来城市等领域的国际标准,将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和做法融入到国际标准中去,用标准化的方法和手段推动城市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青岛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2016年7月,国家标准委发布《国家标准实施效果评价试点工作方案》,决定在内蒙古自治区、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和青岛市组织开展国家标准实施效果评价试点工作,青岛成为全国首个开展这项试点的城市。纪家栋认为,青岛成为国家标准实施效果评价首个城市试点,绝非偶然。这源于青岛对于标准化和质量工作的超前谋划,先行先试,使得这座城市超前步入标准化、国际化发展轨道。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质监事业大有作为的一年。做好标准化工作任重道远、意义重大。青岛市正在认真组织实施‘标准化+’战略,与‘互联网+’‘海洋+’‘国际化+’等重大战略一以贯之,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青岛标准”,创建“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为青岛建设国家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国家重要的区域服务中心、国际先进的海洋发展中心以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三中心一基地”,建设宜居幸福创新型国际城市提供有力的技术基础支撑。

    在青岛,从企业带动到各个区、市联动发力,“标准化+”体系正在发挥出强大的效应。2006年12月,青岛高新区被批准为全国13家创建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之一;2012年12月,国家标准委批准青岛中德生态园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创建;2015年,中德生态园、胶州市李哥庄镇等开展了国家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工作。同年,青岛与上海等其他8个城市成立了国家内贸流通改革标准化创新联盟;2016年,青岛市标准化研究院承担了NQI《消费品质量监管和信息反馈方法标准研制》项目,同时承担了省TC秘书处“筹建山东省轨道交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筹建工作。

    市南区获得主持、参与制定、修订的国际标准11项;主持、参与制定、修订的国家标准79项;主持、参与制定、修订的行业标准87项;主持、参与制定、修订的地方标准34项,共获标准化奖励资金830.7万元。

    市北区将标准化作为质量兴区的重要抓手,去年18个标准项目获得青岛市资助奖励,奖励资金78万元;今年申报了54个标准化资助奖励项目。

    李沧区企业青岛铸造机械有限公司作为全国铸造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抛喷丸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单位,积极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推动了青岛市铸造机械抛喷丸行业的发展。全区参与制、修订标准已达到100件。

    崂山搭建“标准化+”生态体系,明确了16项重点任务,在工业、服务业、农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城市建设与治理等五大领域有所突破,充分发挥标准在服务产业发展、服务城市建设中的作用。累计318个项目共获得市标准化资助奖励1224万元、区政府配套奖励244.8万元,奖励项目数列全市首位。

    城阳区共主持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3项,主持制修订国家标准51项、行业标准129项、地方标准11项。累计获得青岛市标准资助奖励478万元。青岛海利尔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351家企业上报1477项标准,涵盖2364种产品,位居青岛市第一名。

    青岛西海岸新区累计已有21家工业企业通过标准化良好行为确认,3家国家级物流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4个国家级标准化示范项目通过验收,1家企业获国家技术进步奖,2家企业承担国家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和工作组组长工作,辖区企业主持或参与标准制修订234项……累计各级奖励资金资金1300余万元。

    胶州市已有228家企业申报1076项标准,涵盖3032种产品,其中国家标准251项、行业标准77项、地方标准2项、企业标准746项;企业自我声明产品标准1076项;拥有全国熔炼与浇注、锻与锤2个标准化委员会。

    即墨市有113家企业累计上报452项标准,涵盖517种产品,其中国家标准70个,行业标准52个,企业标准330个。

    平度市企业青岛征和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负责或参与10项国家标准制定和10项行业标准制定,全市已有484家企业的1129项标准在“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进行了公示,涵盖了2135种产品。

    莱西市共有青岛万福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九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13家A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全市共主持制修订国家标准12项、行业标准7项、地方标准13项。

    打造“标准之都”让城市发展更有底气

    今年4月,由位于崂山区的青岛宏大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主持制定的行业标准FZ/T93098-2017《清梳联合机》发布,将于10月1日起正式实施。之前,清梳联合机及其系列产品均无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作为棉纺设备行业的领头羊,青岛宏大负责主持清梳联流程中“抓、开、混、清、梳、清梳联合机”等主要设备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打破了清梳联合机行业内无统一标准的局面。同样在崂山区,青岛汉缆股份有限公司,参与制定的国家、行业标准达46项,成为全国电缆行业排头兵……

    行业领头羊,标准制定者。通过标准的制定,进一步提升了青岛企业的竞争力。截至2017年5月31日,青岛市有2181家企业在企业产品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传产品标准8639项,其中国家标准1258项、行业标准712项、企业标准6650项。

    事事有依据,处处有标准。青岛正在从“品牌之都”到“标准之都”跃升。目前,青岛市承担了25个国际和国家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秘书处,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74项、国家标准650多项、行业标准700多项。全市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146家。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6000余项,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2277项,建设了环保检测仪器、工程橡胶轮胎等3个企业标准联盟。

    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青岛标准”,推进“标准青岛”建设,让城市发展更有底气。纪家栋表示,“十三五”期间,青岛将重点推进标准化项目试点示范工程、“青岛标准”建设工程、“青岛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工程、“青岛标准”走出去工程。其中,在标准化项目试点示范工程方面,将积极参与国家、省高端装备制造业、新型城镇化、服务业、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业、内贸流通改革、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生态文明乡村等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开展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标准化建设,开展《企业标准体系》系列标准实施和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创建。通过试点总结和经验推广,树立一批标准化项目典范和标杆,引领全市标准化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

    从速度竞争到质量竞争,再到标准竞争,青岛市正在打造“标准之都”, “标准化+”愿景令人期待。到2020年,青岛新承担5个国际、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秘书处职能,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20余项,新承担国家和省标准化试点示范任务50项,组建团体(联盟)标准组织10个,主持或参与制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200余项,制修订地方标准规范500余项,建立市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个,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100余家,青岛标准馆藏量达到120万件,发展壮大一批专业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标准化科研服务机构。

    让“青岛标准”走向世界

    早在2006年,海尔集团的防电墙标准成为中国家电领域的第一个IEC标准,2015年,海尔又承担了洗碗机秘书处的工作。目前,海尔累计提报了90项国际标准修订提案,其中发布实施43项;海尔主导、参与国家/行业标准修订410项,已发布365项。海尔已成为中国提报国际标准制修订提案最多的家电企业,也是国内主导国家行业标准最多的家电企业。海尔在ISO、IEC等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共拥有66个专家席位任职。海尔是中国唯一进入国际电工委员会市场战略局(IEC/MSB)的家电企业,承担了IEC/SC59A国际洗碗机分委会秘书处工作。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先后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2项,国家、行业标准100余项。该公司主导制定IEC62906-1-2《激光显示设备第1—2部分:词汇和字母符号》等激光显示领域4项国际标准项目,抢先占据新型显示技术领域中的战略性地位,有效提升了我国在激光显示技术标准领域的话语权。

    纪家栋介绍,青岛市多措并举推动本土企业,瞄准国际标准、盯上国际标准,成为国际标准的寻标者、执行者,成为新的国际标准的制定者。

    自2006年开展WTO/TBT工作以来,青岛市标准化研究院标准研究中心先后组织承办了“新加坡关于电冰箱、空调产品注册和加贴标签要求的G/TBT/N/SGP/3号通报评议会”“欧盟洗衣机通报评议”“美国电器能效TBT通报评议会”和“欧澳等国机电能效法规TBT通报评议会”等多次WTO/TBT通报评议会,并参加了国家标准法规中心组织的各类评议会,取得显著成效。2009年5月的272号通报评议取得显著成效,有效避免了青岛市每年80万台电视机5200万元直接出口损失,保护了青岛市相关产业的利益;2010年的洗衣机、洗碗机EUP评议意见得到了欧盟的采纳,国家质检总局标法中心对我局的通报表彰中讲:这次评议为我国波轮洗衣机争取到了欧盟市场准入资格。

    去年,青岛市对标香港、新加坡、旧金山等10个国际城市,制订了《青岛市国际城市战略指标体系》,包含了5个一级指标和35个二级指标,比如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国际成长力、国际吸引力等,就是要以国际标准引领城市开放发展。

    青岛“以标准促开放”,青岛中德生态园是典型的例子。中德生态园是中德两国政府间唯一的战略合作园区,也是中国国家标准委批准的全国唯一的国际标准合作示范园区。园区先行建立了可量化的40项生态指标,其中有些指标为中国国内首次提出。严格的标准,保证了园区建设水平,提高了投资吸引力。2014年和2015年,中德两国两次签约,将被动房示范项目、空中客车直升机项目落户中德生态园。

    为搭建国际标准化交流合作平台,6月27日至29日,青岛市政府主办,以“标准让城市更加智慧”为主题的第一届青岛国际标准化论坛定位为定期、定址召开的国际会议,就国际标准化和经济、社会、环境发展关注的热点进行讨论、交流。纪家栋说,这为各国政府、标准用户等利益相关方提供共商经济、社会、环境及其他相关问题的高层对话平台,推动国际标准的交流和应用。国际、国内外标准化组织和专家齐聚青岛,为中国标准化发展引智聚力。同时,可让更多的中国用户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让更多的青岛标准、山东标准转化成国际标准,形成与国际广泛交流的机制。

    如今,青岛市正在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友好城市及主要贸易国的标准化政策和标准研究,开展标准互认,深化标准化互利合作。纪家栋表示,利用承办国内外大型标准化会议和青岛国际标准化论坛等契机,积极开展国际国内标准化交流活动,充分发挥“标准化+”倍增效应,以青岛标准“走出去”,带动青岛产品、装备、服务“走出去”,实质提升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能力和水平。目前,在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家标准委的支持下,青岛市正在筹建青岛国际标准化培训基地,利用青岛市蓝谷现有资源,制定相关优惠政策,积极将青岛列为国内外标准化人才培养基地。担负起开展国际标准化培训、教育合作、工作交流与研究、人才引进、搭建国际标准化教育信息平台。承担起标准化国际组织及其技术委员会来青岛开展的培训任务,特别是为发展中国家培训标准化人才服好务。基地建成后,必将提升青岛对国际标准化工作的贡献度和影响力。

    标准引领质量提升,创新驱动城市变革。借“首届青岛国际标准化论坛”之东风,青岛市正在大力推进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让“青岛标准”在国际上立得住、有权威、有信誉,为中国制造走出去提供“通行证”。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