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6月05日 星期一
把握历史机遇,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 侯 静
北京市科协第八届委员会主席顾秉林院士在开幕式上作工作报告
北京市科协第九届委员会主席刘德培院士主持大会闭幕式

    6月1—3日,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中共北京市委书记蔡奇,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尚勇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德培当选为北京市科协第九届委员会主席。会后,科技日报记者专门采访了刘德培主席。

    记者:刘主席您好,在北京市科协九大上,您当选为主席,有什么感想?

    答:当选新一届北京市科协主席,是首都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协工作者对我的信任和支持,同时也是首都广大科技工作者的重托和期望,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是对我做好工作的巨大鼓舞和鞭策,我深感肩上担子的份量。唯有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地做好各项工作,才能不辜负北京市委和首都广大科技工作者对我的信任和厚望。

    即将履职的五年,在北京市科协八届委员会的工作基础上,我将以满腔的热情,恪尽职守,扎实工作,坚持依法办会、民主办会,团结和带领北京市科协新一届班子成员,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北京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切实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努力实施本次大会确定的各项任务,不辜负首都广大科技工作者的重托与期望。

    我相信,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中国科协的关心指导下,在首都广大科技工作者的鼎力支持下,在全体科协工作者的积极努力下,我和新一届领导班子一定会不辱使命,不负重托,不忘初心,同心同德,开拓创新,以实际行动和工作业绩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记者:目前,北京市科协面临着哪些新形势和新要求?

    答:当前,我国正处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中央提出我国科技发展“三步走”的战略布局,对新时期的科技创新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明确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给科协事业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为科协组织赋予了光荣的使命。将北京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中央的决策部署,是北京市实现更高水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北京正在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将北京打造成“全球科技创新引领者,高端经济增长极,创新人才首选地,文化创新先行区和生态创新示范城”,这为全市各级科协组织发挥独特作用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建功立业提供了广阔舞台。

    面对新形势,北京市科协要自觉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中国科协的指导下,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贯彻落实“科技三会”精神和群团改革工作部署,按照建设“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科协组织的要求,加快推进工作手段信息化、组织体系网络化、治理方式现代化,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保持和增强科协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最广泛地团结、吸引、凝聚首都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勇于担当、主动作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真正发挥科协组织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成为推动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力量,为首都创新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记者: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未来5年,北京市科协有哪些工作思路?

    答:贯彻落实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如下工作目标。

    一是强化政治引领,使广大科技工作者始终与党同心同德。紧紧围绕北京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始终把握科协工作的政治方向,承担起引导科技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任务,把科技工作者最广泛最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

    二是全面推进深化改革,促进科协事业发展。在北京市委领导下,成立北京市科协改革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进各项改革工作,细化任务分工,明确时间进度,落实改革措施,做好督察检查,成效评估,总体上3年内完成改革任务。

    三是以学会和产业联盟“创新簇”建设为突破口,服务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充分发挥科协独特优势,推动建设创新簇示范站。加强对院士专家工作站的顶层设计,不断探索创新发展模式,引导工作站持续健康发展。

    四是全面实施《科学素质纲要》,建立普惠共享的现代科普体系。推进科普“双升级”,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力量一起做科普。围绕“互联网+科普”,创新科普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五是开展“经理学术”探索,激发学会活力。深化学会改革,优化学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坚持“经理学术”的理念,通过强化学会学术功能,打造学术经理团队,营造良好的学术生态,使学会的学术专业优势更加凸显。同时,围绕社会需求,开展学术评价、决策咨询、技术服务。

    六是精准服务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服务科技工作者能力不断增强。充分发挥人才表彰举荐渠道作用,做好北京地区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等推荐、评选和表彰工作。推动学会开展职称评审、职业资格认定、考试培训。

    七是加强科协组织协同发展,形成联合协作的整体工作格局。统筹市级优质资源支持区科协、基层组织发展。加强与全国学会的联系,运用好中央和地方力量。完善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工作机制。

    八是建设首都新型科技智库体系,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积极打造新型科技智库体系。充分发挥学会在决策咨询中的作用。切实加强智库人才建设。认真做好第三方评估、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

    九是坚持以科技工作者为本,大力加强科协组织自身建设。努力服务科技工作者,维护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不断扩大科协基层组织覆盖面。加强科协系统干部队伍建设。

    记者:请问北京市科协今后有哪些工作重点?

    答:首先,科协组织要积极为首都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国务院已经审议通过《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科协组织在推动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大有可为。要不断提升创新服务能力,发挥组织优势,着力在推动企业创新、提升学术引领创新、搭建京津冀三地科技资源共建共享平台上下功夫,努力为打造全球原始创新策源地、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区、支撑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实施提供有效支撑。

    第二,要持之以恒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科协组织要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新形势下科普理念的认识,积极主动为社会公众提供多样化高质量的科普服务产品,以科普信息化为龙头,推进科普工作的全方位创新,建设好北京科学中心,自觉肩负起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的重要社会责任,推动“创新”与“普及”协同发展、比翼齐飞。

    第三,要更好地服务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中央做出了建设中国特色高端智库的重大部署,提出要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科协组织要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优势,动员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围绕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等事关首都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议题,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和建言献策活动,努力把科技工作者的个体智慧凝聚上升为集体智慧,努力把科协组织建设成为服务首都科学发展的重要科技思想库。

    第四,要搭建服务科技工作者成长进步的平台。改革科技工作者举荐表彰机制,整合全市科技工作者奖励项目,发挥同行评议和社团认可作用,用好奖优评先的杠杆,逐步形成学会、区科协、基层组织及社会广泛参与的科技人才奖励体系。依托学术交流平台,进一步拓展国际科技交流领域,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由工程技术领域科技工作者组成的北京工程师学会,鼓励、资助北京地区的院士、专家参加具有影响力的国际学术会议,提升国际民间科技交流层次。实施“青年人才托举计划”,探索依托学术团体力量促进青年科技人才快速成长的新途径,形成对青年科技人才职业成长持续支持的重要平台,扩大科协组织对科技工作者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记者:在谈到北京市科协今后的工作思路时,我注意到您提到几个新名词,比如“创新簇”,您能为我们介绍一下吗?

    答:簇是同类事物聚集的意思。在创新实践中,通过科协组织,让具有共同创新目标的学会与企业、产业联盟进行深度结合,形成相互交融、充满生命力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我们称它为“创新簇”,这是个形象的概念,就是用创新链将创新要素串起来。在“创新簇”中,学术团体、科技工作者和企业科研人员共同形成制度化的联系和结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以优势集成的组织形式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层次和水平。学会的学术研究更加具有针对性,更加符合社会需求。企业借助学会的智力,缩短技术与产品的距离,提高市场竞争力。“创新簇”的形成,使得学会活力和学会组织建设同步提升,科技人员施展才能的空间得到拓展。

    我们制定了《科技社团创新簇示范站建设计划》,联合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共建科技社团创新簇示范站,动员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助力亦庄首都科技创新中心主阵地建设。目前,已经组织26个学会的力量,在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4个创新簇示范站,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和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服务企业创新决策、研发投入和成果转化。我们将适时总结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经验,进行推广。

    记者:北京市科协在“经理学术”方面进行了哪些探索?

    答:从国际经验来看,一个成熟的现代社会,是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三种力量基本均衡的社会。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长期以来的“大政府、小社会”的格局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社会组织将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学会作为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的补充甚至附庸,很多工作实际上背离了学会的初衷,学会的生存困境进一步凸显。这就需要我们从新的视角去重新审视学会学术工作,探索学会经营管理新思路,从学会传统发展模式中跳出来,搞清楚学会发展规律,认清学会的职责使命和社会功能。基于这种背景,我们提出“经理学术”这样一个概念,鼓励和支持学会引入经营理念,以市场为导向,以学术为依托,在科技成果鉴定、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发挥中介作用,通过开展科技咨询、技术服务、成果展示等工作,拓展学会经费来源,积累学会活动资金,壮大学会实力,激发学会活力。

    我们正积极推动成立北京工程师学会,示范引领科技社团按照“经理学术”的理念,进一步深化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改革,全面提升学会学术工作水平。鼓励支持学会面向会员设立科技人才奖项,发挥奖项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引导学会发挥学术专业优势,围绕社会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术评价、技术服务、成果转化等一系列社会化服务。我们已经制定并发布了全国首个科技服务业团体标准《科技成果转化成熟度评价规范》。组织60余家学会与河北省相关企业进行科技创新需求对接活动,参与专家8300余人次,覆盖河北省11个地市,对接河北752项需求,实现了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记者:科普“双升级”也是一个新概念,请问是哪方面的升级?

    答:科普“双升级”指的是推动科普理念和科普实践双升级。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阶段的变化,满足社会对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的需求,我们需要创新科普理念和服务模式,从单向、灌输式的科普行为模式向启发式、公众参与式的科普行为模式转变,从政府推动、事业运作的科普工作模式向政策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科普工作模式转变,实现科普理念与科普实践双升级。

    北京市科协成立了北京科学中心管理委员会,集合科协整体力量,统筹科普资源,建设与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地位相称的北京科学中心,充分发挥其科学传播、科技教育、科技交流、成果展示作用,作为科普理念和科普实践双升级的有效载体,带动北京科普实践的创新发展,推动建立普惠共享的现代科普体系,实现2020年全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24%的目标。

    记者: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开启了群团组织的深化改革,请问北京市科协是如何谋划和推进深化改革的?

    答:改革是时代的主题,科协组织要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开创工作新局面,法宝就是“改革创新”。从成立北京市科协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到北京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北京市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一年来,北京市科协认真贯彻中央及北京市委群团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动北京市科协系统深化改革。

    一是抓改革方向,明确目标,准确把握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丰富内涵。北京市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就是要落实中央及北京市委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和科协系统深化改革任务,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这是改革方向。政治性是科协组织的灵魂,要始终把科协置于党的领导之下,团结科技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先进性是科协组织的精髓,要通过选树科学家典型,引领科技工作者创新争先;群众性是科协组织的根本,要通过办实事,让科技工作者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增强科协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必须准确把握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丰富内涵,始终围绕这条主线来谋划和推进科协改革工作。

    二是抓调查研究,查找障碍,着力克服“机关化、行政化”。我们认为,群团组织存在的“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现象,在科协系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尤其是“机关化、行政化”现象更为突出,这是影响科协组织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主要障碍。克服机关化就要转变思路,创新工作模式,积极搭建适合各类科技工作者需求的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术交流”“科学普及”“创新创业”“决策咨询”“人才举荐”平台,最大限度地把首都广大科技工作者吸引、团结、凝聚到这些平台上施展才华、发挥作用、提升素质,让科技工作者有贡献的机会、有提高的环境、有创新的氛围。克服行政化就要牢牢把握科协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和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属性,以服务成就科技工作者为根本,通过选树典型、完善表彰奖励机制,着力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激情和创造潜力,帮助支持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在推动工作中着力避免行政化。

    三是抓顶层设计,提升理念,紧紧抓住“四服务”的关键。改革必须树立系统性思维,做好顶层设计,找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牛鼻子,进一步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科协组织的职责定位就是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我们在进行改革的顶层设计时,紧紧围绕履行科协组织“四服务”职责,提出了“创新簇”“科普双升级”“经理学术”等理念,这就抓住了“四服务”的关键。

    四是抓落地见效,找出办法,积极推出实现新理念的举措。改革争在朝夕,成效重在落实,落实难在方寸。只有对症下药,找出办法,才能推动改革任务落地见效。我们积极推出创新簇示范站建设、经理学术实践等实现新理念的举措,一步一个脚印,积小胜为大胜,朝着深化改革的目标不断迈进。

    记者:2017年,被称为科协系统深化改革的“落实年”,请问北京市科协在这方面有哪些新举措?

    答:《北京市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是北京市委对科协系统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是今后一个时期北京市科协开展各项工作的遵循。改革蓝图有了,现在的关键是把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科协系统改革能否取得成效,关键还要看改革的落实。2017年是科协系统改革的落实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落实落实再落实,保证改革要求落地生根。

    首先,按照改革精准落地要求,我们把《北京市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进行任务分解,进一步细化实化到三年的实施过程,把北京市委对科协的改革部署对接具体现实、化为具体方案、变成具体措施,做到改革措施可衡量、可考核、可实施。

    其次,我们把改革重点放在两个方向上:一是各级学会,这是我们联系科技工作者的重要抓手和坚强堡垒。主要是深化学会治理结构和治理方式改革,提升学会自身发展和社会化服务能力。二是基层科协和各种类型的基层组织包括高校科协、企业科协、农技协等,这是我们组织动员科技工作者的平台和一切工作的基础。主要是不断扩大科协组织有效覆盖面,激发基层组织的活力,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

    再次,我们抓住事关全局的改革,找准工作着力点,推出创新簇示范站建设、成立北京科学中心管委会、经理学术实践等一批标志性、关键性的改革举措,充分发挥试点先行的示范功能,及时总结经验,加快形成可复制的模式并稳步推广,形成点线面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只要我们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狠抓落实,就一定能让科协系统改革蓝图化为现实,进一步激发首都科技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为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