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精准扶贫驻村调研
又到了一个周日,在重庆市巫溪县石柱村的高山上,12岁的龚延秋在家吃过午饭后,把作业本装进书包,就沿着正在挖凿、拓宽的村干道下山了。尽管龚延秋要走4个多小时才能到山脚下的天元乡小学,但龚延秋和他爷爷龚柱清都挺满足的。
龚延秋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他爸爸不会骑摩托车,所以每个周末他来回学校和家之间,都必须爬山。虽然遇到下雨,正在整修的道路容易发生泥石流或落石,但道路相对较宽,走起来容易多了。
石柱村位于巫溪县西部,平均海拔1400米。由于山大坡陡,前些年交通靠“爬”,现在仍然靠“走”。爷爷龚柱清说,由于没有路,龚延秋一年级是在和平村上的。那时他和老伴要陪孙子走上近8个小时的小路,翻过一座大山才能到学校。由于来回路程太远,龚延秋只有在寒暑假、十一长假才回家,平时在学校寄宿,周末就花钱请人照顾。
不但学生上学不易,村干部去镇里开个会也很困难。村专干向实秀说,如果镇里通知在上午9点开会,她就要在凌晨4点左右往山下走,这时天还是黑的,把手电筒放在背篓里照明。到山脚下还需花50元车费坐车到镇上,会后回到家已经是晚上9点了。真是“摸着黑下摸着黑上”,一个月的补贴都不够来回车费。
于是村民一直有个愿望,修一条能通车的路。2005年,村里开始集资,一个人出1000元。“为了凑钱,我们是卖鸡卖猪卖腊肉卖粮食,平时连个鸡蛋都舍不得吃。”龚柱清说。
但石柱村在高崖上,在硬石头上“抠”出一条路来,村民凑的不过是杯水车薪。于是县里又出了一笔钱,从2007年到2011年,共投入了117万元,建设成骡马路。
“骡马路实在是太陡了,连摩托车都无法通行,村民采购生产生活物资还是没有摆脱肩挑背磨的命运,玉米、土豆等农产品难以运出大山,买袋肥料花100元,找人背上山人工费也要100元。如果不是看病,年长的老人都不会下山。”土城镇党委书记陈小伟说,道路建设依然是解决石柱村发展的头等大事。
于是在2014年—2015年,村干道继续整修,县里投入了近90万元。但由于道路太陡太窄,县上验收通不过。
修路资金的缺口再次摆在了村民的面前。巫溪县委书记唐德祥、县委常委韦纯友分别带队到石柱村调研并召开现场办公会、联系协调会解决建设资金和政策瓶颈的问题。即又投入近700万元,由县交委负责8.25公里村干道的整修、新修等;土城镇政府、石柱村民委员会负责修整社道5条、人行便道2条等。此后,对10公里道路硬化将继续投450万元。
与一般农村公路相比,石柱村道路的造价高出近4倍。预计到7月中旬左右,将完成改造。“届时,我就可以从家旁边坐车去重庆了,还能去北京看看天安门!”有村民高兴地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