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4月10日 星期一
研究冷血动物的 热血科学家,走了
本报记者 盛 利
2002年赵尔宓在新疆怪石沟野外工作。
2004年赵尔宓在成都生物所标本馆。

    留声机

    他对祖国充满深情,曾代表新中国首次向世界发出了中国两栖爬行动物学界的声音;他对自然无比热爱,77岁仍坚持野外科考,行遍我国15个省(区),发现无数两栖爬行动物新种、新属;他对事业更是热诚执着,合作编著的《中国两栖爬行动物学》,被誉为是“开创两栖爬行动物区系的新纪元”的“划时代巨著”……他就是我国著名的两栖爬行类动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尔宓。

    去年12月24日,这位与“冷血动物”打了半个多世纪交道的科学家,走完了他“热血”的一生。

    在大自然中探寻科学奥秘

    受中学生物老师影响,赵尔宓自小与大自然结下不解之缘。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华西大学生物系,他遇见了从美国回来的生物学教授刘承钊。聆听大师精彩的授课,并与之一同前往野外考察的经历,让赵尔宓燃烧起对生物的热情。

    他后来回忆道:“野外工作既学到了野外采集的知识,又满足了我与大自然为伍的愿望。虽然以后多年野外工作遍历名山大川,但至今我仍留恋川西山区农村小桥流水、竹林茅舍的那种诗情画意。”

    从此,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记的野外科考,便成为赵尔宓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1962年起进入中科院成都生物所踏上两栖爬行动物研究以来,在半个多世纪里,赵尔宓每年都要到野外工作,短则3个月、长达8个月。作为我国首批入藏考察两栖爬行动物的学者之一,仅在这里他就发现了8个新种和10个国家或自治区新纪录种。

    扎实的野外研究基础,为赵尔宓开辟了崭新的研究视野和领域。他先后发表我国蛇类新记录科1个、建立两栖动物新属2个;发表我国两栖爬行动物新种(亚种)41个、新记录种17个,并对中国两栖爬行动物地理区划等发表一系列新见解和新观点。1993年他与美国学者合作编著的《中国两栖爬行动物学》发表,作为全面系统论述我国661种两栖和爬行动物的第一部专著,至今仍是我国乃至美、英等国两栖爬行领域学者与学生的必修著作。

    2008年,77岁的赵尔宓再次带学生前往新疆采集标本。学生杨军回忆说,“一路上,赵老师坐好几百公里的车也不觉得累,还不停地在车上给学生们授课。哪怕看到学生们在车上打盹儿,他也会说,‘路上的观察很重要。如果睡着了,就会错过经过的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怎么能做好标本的采集和研究?’”

    为有强大的祖国而自豪

    1930年出生的赵尔宓,是土生土长的成都人。1941年进入树德中学学习时,正直抗战时期,痛感“山河变色”的他,自小便决心为民族救亡而发奋。从事两栖爬行动物研究以来,他在多次出国考察访问中,总不忘介绍祖国的伟大成就。

    1989年,筹备7年的首届世界两栖爬行动物学术大会在英国召开,赵尔宓是其中10位演讲嘉宾之一。这在当时无论从学术水平和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对他都是严峻的考验。赵尔宓在回忆录中写到:这是代表新中国两栖爬行动物学界首次在国际学术讲坛上露面,我考虑再三,勇敢地接受了这一邀请,因为我没有权力代表祖国弃权!

    最终,近50多分钟的“东亚岛屿的两栖爬行动物地理学”向世界首次发出了中国两栖爬行动物学界的声音,并获各方赞誉。美国杰出科学家罗杰·科南特在祝贺他演讲成功的信中写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因为有你作为她的代表而无比自豪。赵尔宓回复道:我更为有强大的祖国而自豪!

    来自自然 回归自然

    赵尔宓对个人名利极为淡薄。早在2011年赵尔宓即立下遗嘱:在我死后,丧事从简。不送花圈、不设灵堂、不开追悼会……不立碑、不建墓,一切繁文缛节全免……我和茂浰(赵尔宓的已故夫人涂茂浰教授)来自自然,也要无拘无束地回归自然。

    对于自己的学术成就,赵尔宓在此前撰写的《六十六年的回顾》中写到:我只做了一点自己应该做的工作,却获得这么多的荣誉和奖赏。我清醒地知道,荣誉属于大家所有,我只不过代表大家接受。我决心继续努力为祖国和民族争取更多、更大的荣誉。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