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页出版物的后面,大概都有一段编辑和作者的心灵秘史。据说,鲁迅当年对待青年作者的态度就是“凡有可造之材,不忍其埋没”。现在,迈克尔·格兰达吉导演的影片《天才捕手》以另一种方式复述了这句话。这部影片是根据《麦克斯·珀金斯:天才们的编辑》一书改编的,讲述了图书编辑麦克斯·珀金斯发现作家托马斯·沃尔夫,帮助其成名,以及两人之间感人的友谊。
电影一开篇,编辑铂金斯枯坐在逼仄的办公小屋,脸上平静如水,一支红铅笔,在纸上缓缓划过,像老练的外科医生操作手术刀一样娴熟地处理着桌上的一沓稿件。当他回到家中,家人们喧闹的氛围,也与他保持着一种客客气气的距离。一颗沉稳而孤寂的心灵,就这样展现在人们面前。是的,编辑总是和这个世界相敬如宾,只有天才的稿件才能像一颗锐利的石子,一举击破他们的心湖。怀揣文学梦的沃尔夫,就是这样一颗石子。当他带着自己的书稿走进铂金斯的生活,编辑心灵所拥有的博大、坚韧和洞见,一霎那间便展现了出来。这位一手发掘了菲兹杰拉德、海明威等作家的天才编辑,又一次成功地把沃尔夫送上了文坛最耀眼的地方。影片所有的故事也在这里如水银泄地铺陈开来。
编辑和作者再度合作,两人对坐在小屋中,把5000多页的文稿锤炼成一部现象级的畅销书《时间与河流》,沃尔夫再一次收获无数好评。而危机,就像一个尾随的刺客,总是他的对象意得志满之时果断出手。沃尔夫的女友开始抱怨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回报,又嫉妒铂金斯在她男友的世界中占据了过多的位置。追求事业还是守卫情感,享受世俗抑或遵从内心,此时,故事溢出了编辑和作者的关系,延伸到了一个更广阔的领域,触及到了每一个追求梦想者几乎都会面临的拷问。
其实,《天才捕手》中类似哲理的闪现还有不少:当沃尔夫情真意切地在新书前言中致谢铂金斯时,铂金斯同样诚恳地说出了自己的担忧,他付出心血的删改,到底是提高了作品,还是让作品变形走样。当昔日当红的作家斯科特江郎才尽、生活困窘,铂金斯抱以理解和怜悯,并以此教育沃尔夫,活着的意义并不仅仅是享受生活或所谓奋斗与成功,还有应承担的责任,包括养家糊口、生儿育女,关爱他人,以及从事对他人有利的工作。
实事求是地说,《天才捕手》有些温吞水,甚至无法配得上这个跳脱的片名。片中既没有什么大场面,又没有特别揪人心肺的情节,对于惯于视觉奇观刺激的观众而言,或许多少会觉得味同嚼蜡吧。不过,我倒是觉得,一个成熟的、有文化的社会,更需要学会欣赏这样的影片,学会从演员很见功力的表演中,读懂一个正常的故事,进而理解一种成熟的感情,这种感情是成年人间的惺惺相惜,毫无小儿女无病呻吟的作派,更没有刻意营造的要死要活,相反,不急不缓、温润如玉、平淡如水,就像在影片结尾那一刻,铂金斯读着沃尔夫临终前寄给他的信,眼泪吧嗒吧嗒地掉落在信纸上,但依然保持着一份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