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22日 星期三
抗凝药或增加脑组织附近出血率

    科技日报北京3月21日电 (记者姜靖)日前出版的《美国医学会杂志》载文称,在2000年—2015年间,丹麦的硬膜下血肿发生率的增加或与抗血栓药物使用增加有关。这些抗血栓药物包括低剂量阿司匹林、维生素K拮抗剂(如华法林)、氯吡格雷及口服抗凝药等。

    丹麦欧登塞市南丹麦大学和欧登塞大学医院大卫·盖斯特博士和同事在10010位年龄20岁—89岁的患者中开展了一项研究,这些患者在2000年—2015年第一次出现硬膜下血肿;另有40多万一般人群作为对照组。对硬膜下血肿发生率和抗凝药使用的确认数据来自丹麦基于人口的地区数据和全国数据。

    在硬膜下血肿的患者中(平均年龄69岁),有47%的人在服用抗血栓药物。研究人员发现,就与发生硬膜下血肿的风险关系而言,低剂量阿司匹林为低风险,氯吡格雷和直接口服抗凝药为中等风险,维生素K拮抗剂(VKA)为较高风险。同时使用一种以上抗血栓药物,与硬膜下血肿风险显著增加相关,这种情况在合并使用VKA和某种抗血小板药物(如低剂量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时尤其明显,但低剂量阿司匹林与抗血小板药物双嘧达莫合并使用除外。

    从2000年至2015年,在一般人群中的抗血栓药物使用率有所增加,而硬膜下血肿的总体发生率也同时增加。硬膜下血肿发生率增幅最大的是年龄超过75岁的患者。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