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21日 星期二
“双创”干得怎么样? 第三方评估来打分
本报记者 唐 婷

    “您觉得‘双创’的热情会持久吗?” 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3月15日举行的记者会上,某记者问道。

    “双创”一路走来,在广为赞誉的同时,也时常面临各种质疑,甚至有人提出了“双创泡沫化”的概念。过去的一年里,“双创”到底发展的如何?

    日前,在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举办的一场学术报告会上,该院研究人员分享了他们所作的“双创”进展评估成果。这也是此前完成“双创”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第三方评估后,该院所作的第二次“双创”评估。

    “双创”正逐步回归市场理性

    向提质增效迈进

    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赵宇介绍,他所在的课题组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实地走访、指数评价和专家会商等形式展开研究,对2015年7月到2016年6月期间“双创”进展的情况,从动力、实力、潜力、活力、合力等方面进行了评估。

    “初步结论是,‘双创’处于逐步回归市场理性的过程,正向提质增效的道路迈进。特别是举办首届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后,总体指数在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形成波峰,显示了明显成效。”赵宇表示。

    此次“双创”监测评估显示,动力、实力、潜力、活力和合力五个维度的关键指标较2015年有显著改善,“双创”走势趋稳向好。其中,以科技工作者、大学生和消费与创新构成的“双创”动力指数显示,“双创”动力整体趋势持续上升。以经济、企业和信息构成的实力指数显示,“双创”实力呈现出一定的小幅波动倾向,整体趋势相对平稳。以高新企业培育、社会认知和资本市场构成的潜力指数显示,“双创”的潜力有所提升。以平台、产业和投资构成的活力指数显示,“双创”活力稳中有升。以创新驱动、创业主体和政策支持构成的合力指数显示,“双创”合力整体趋势较为平稳,存在地区差异。

    北上广“双创”活力最突出

    中西部省份动力待提升

    对“双创”“五力”指标监测结果显示出的地区差异,赵宇也进行了细致分析。

    他指出,北京、上海、广东、天津等地区的“双创”动力指数高位波动,动力趋势受“双创周”的激励作用非常显著;多数中部省份和西部省份动力指数总体呈现出平稳态势,但整体数值不高;安徽的动力指数则较上年显著提高,呈现强劲发展势头。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双创”活力最突出;中部河南、湖北、湖南等地“双创”活力指数也相对靠前,反映出产业由东部向中部转移以及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对这些有着交通便利条件和人口资源优势的省份“双创”发展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在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张丽看来,2016年上半年的主要经济数据显示,“双创”主要进展表现为“六个增长”,即新增市场主体快速增长、初创企业用工需求迅猛增长、大型企业双创支撑平台大幅增长、技术市场交易明显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增长、新三板挂牌企业翻番增长。

    三类“痛点”折射“双创”中

    存在的“浮、漂、虚”

    “双创”取得的成效不言而喻。但与此同时,“双创”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张丽指出,少数地方在“双创”中出现的“浮、漂、虚”的现象值得高度警惕,“三类痛点”折射出“双创”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改革难点“绕着走”,“双创”存在浮于表面的现象;付出多、回报少,“双创”主体获得感较低;平台建设“虚热”,质量跑不过数量。

    问卷调查显示,仍有41.6%的科技工作者认为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尚未形成,这说明在基层的“双创”主体仍对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不满意。张丽所在课题组调研发现,“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体制机制改革滞后于“双创”的快速发展,各部门、各地方的“双创”跟踪问效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少数的具体实施部门和地方仍存在免责心态,对于“双创”中的难点问题“绕着走”,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一些含金量高的政策发挥应有效果,直接影响到了广大创业主体的信心。

    虽然高学历、高技术的人才正逐步投身于创新创业活动中,但其中一部分人觉得目前尚未享受到“双创”政策带来的便利或与预期有一定差距,产生“看起来诱人,吃起来不香”的感受,对“双创”的获得感较低。此次调查显示,仍有51%的科研人员不知道单位是否允许离岗创业;面向创新创业的资本支持仍然严重不足,74%的人创业遇到缺乏资金的困难,53%的人需要提供创业资金孵化服务。社会公众对“双创”的认知和了解也不够,在自媒体时代,公众的体验可能会有放大效应,进而形成“双创”参与感、认同感不足的情况。

    部分地区的地方政府在推动“双创”发展的过程中,盲目跟风、无序竞争,缺乏对本地优势的充分发挥,造成供给与需求错位,平台总量上快速提升,但缺乏精耕细作,创新创业场所的企业入驻率仅为40%—60%。张丽指出,个别地区的“双创”指数呈现明显地快速上升而后又迅速回落的走势,正是反映了这一急功近利的现象。

    此外,“双创”支撑平台的垂直服务能力弱,平台同质化、资源碎片化,有些地方挂上创业园、众创空间的牌子,但房屋闲置或用于它用,没有真正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平台企业未能有效实现融资、协作、分包、对接社会创新资源、链接市场等核心目标。

    (本版图片来源于网络)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