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17日 星期五
简说《十一种孤独》
张向荣

    窗外有风

    一开始,我舍不得一气儿读完的《十一种孤独》终于读完了。读这本书是一次自虐之旅。

    耶茨在中国并不是那种誉满天下的作家,这没什么,他活着的时候在美国也不是。但以他的小说《革命之路》改编的同名电影,倒是在影迷里比较出名。《十一种孤独》是十一篇短篇小说,每个小说里都有那么一两个孤独的人。

    说到孤独,在很多人的词典里这是个轻飘飘的词,泛着幼稚、不成熟、矫情的浅薄之光。这大概是我们听惯了流行歌曲里的“孤独”。在耶茨这里,孤独可不是寂寞、空虚或是别的什么需要刷微博、发朋友圈就能排解的东西。孤独,就是拒绝世界或者被世界拒绝,是冷漠的人际关系,是无情的被他人或社会所羞辱,是自己的热情被反复浇灭。总之,就是那种无论如何也没法融入到“正常”的家庭、社交、时代潮流的感觉。这些孤独的人,并不限于社会的底层,他们也包括看似懵懂天真的小学生、衣食无忧的富二代、怀揣梦想的热情的理想主义者等等,他们有的因为自信,有的因为自卑,有的因为完全无法认识周围的人对自己的看法等等,但都走向了同样的结局:成为一个永恒的他者。

    《十一种孤独》并不旨在穷尽孤独的全部可能,耶茨只是截取一些人漫长人生的几个切面。但足以给我带来无尽的负能量和挫败感,而我只不过是一个读者啊,就能被这种沮丧感染的更加泄气。而这正是耶茨的魅力所在,我每次要读他的故事,我从一开头就能预知主人公将要遭遇的侮辱与损害,更能预知耶茨绝不会给这些悲剧的人物以任何希望——也不给读者以希望,悲剧爆发的那一刻,故事往往戛然而止——但我还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下去。耶茨不会给读者力量,他只会令那些同样孤独的人在小说里找到自己,找到和自己同样孤独的人,从而看清自己的落魄、失败、悲伤以及恐惧。但是我深知,只有承认自己的确丧失过尊严,才有可能赢得尊严。而赢得尊严是自己的事,不是耶茨的事,他只负责让你在爱人、家人、朋友和社会面前丧失掉尊严。这就够了,因为世界就是这样残酷地对待我们,他说的是实话。

    译者后记里有一句话说得蛮好,耶茨毫不给予人物以希望和温情,是因为对这些艰难生活(包括他笔下的富二代,因此这种艰难不只是物质)的人来说,“喜剧是一种羞辱”。对此,我十分赞同。如果说对直面人生的人来说,喜剧是一种羞辱的话,那么如今见到的心灵鸡汤则简直可以等同于谋杀了。

    这十一篇小说我都很喜欢,如果非要挑出一篇我最喜欢的话,那可能是《自讨苦吃》。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