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13日 星期一
■铸辉煌 2016年农业科技十大创新成果
节粮优质抗病黄羽肉鸡新品种
林木良种细胞工程繁育技术
中国荷斯坦牛
脂肪酶双重吸附固定化技术
连续化高温高压无蒸煮液化装置

    1.玉米重要营养品质优良基因发掘与分子育种应用

    完成单位:中国农业大学等

    获奖情况:201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成果简介:项目首次发现了控制玉米维生素E高含量主效QTL基因ZmVTE4,首次克隆了控制维生素A的crtRB1优良等位基因,首次提出“优良等位基因累加是人工选择高油玉米的成因”的学术观点,发现了74个影响总油分和脂肪酸组分及比例的基因。发表原创性论文37篇,包括SCI引用论文32篇,其中Nature Genetics论文2篇,总引用813次,他引610次。获得发明专利4项,品种权1项,培育了9个营养品质优良的玉米新品种和1个新品系。该项目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培育甜玉米新品种累计推广354.14万亩,农民累计新增产值28.33亿元,企业累计新增利润4424.4万元。

    2.江西双季超级稻新品种选育与示范推广

    完成单位:江西农业大学等

    获奖情况: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成果简介:项目提出了“性状机能协调型”双季稻育种思路,创制出骨干亲本9个,选育出淦鑫688等6个超级稻在内的21个双季稻新品种,集成了双季超级稻高产高效制种和节本增效栽培技术规程4套。主体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实现了双季超级稻高产、优质、早熟的有机结合,确立了江西在全国双季超级稻的领先地位。获植物新品种权7项,发明专利1项。发表论文150篇,其中SCI论文13篇,出版专著6部,培养研究生91名。品种和技术在江西、湖南、湖北、广西、广东等省累计推广7178.7万亩,新增稻谷43.44亿公斤,新增社会经济效益97.76亿元。

    3.农林生物质定向转化制备液体燃料多联产

    完成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等

    获奖情况: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成果简介:研究开发了连续化高温高压无蒸煮液化装置及工程化生产与控制系统,木质纤维原料转化率>95%,乙酰丙酸收率较传统蒸煮水解方法提高了30%以上,产物纯度>98%。开发了自热式连续裂解关键技术及成套装置,裂解油收率>75%,烃类组分含量>85%。开发了酯交换产物温敏减粘、闪蒸等高效分离技术,效率较传统沉降法提高4倍,能耗降低约40%。通过产学研相结合,实现了科技成果转化,建成年处理8万t木质纤维制备乙酰丙酸及酯、10万t/a生物柴油、全球最大的5000t/a催化裂解制备富烃燃油和国内外首条6万m3/a木质素酚醛泡沫等连续化生产线。

    4.林木良种细胞工程繁育技术及产业化应用

    完成单位:南京林业大学等

    获奖情况: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成果简介:“体胚发生”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一粒种子育一株苗”的传统繁殖方式,体细胞来源泛、数量多、增殖快,为林木种业工业化提供了核心技术。发明了杂交鹅掌楸等8个针阔叶树种的快速高效繁殖的体细胞胚胎发生技术,构建了林木细胞工程种苗繁育产业化关键技术通用平台。项目建成我国首个成功应用细胞工程技术,年产2000万株杂交鹅掌楸体胚苗的规模化生产工厂。近年,累计销售杂交鹅掌楸等细胞工程苗木7296万株,推广造林34.89万亩,累计新增产值12.86亿元、利润5.80亿元,就业岗位500多个。

    5.我国重大猪病防控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

    完成单位:华中农业大学等

    获奖情况: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成果简介:创新了疫苗研发新思路,解决了疫苗关键技术难题33项,研制了多联多价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22种,7种新型疫苗实现了产业化和推广应用,为市场主导产品。研发出23种诊断试剂盒,其中猪流感、猪链球菌病的诊断制剂填补了空白。与全国500余家规模化养猪企业、上万家中小型养猪场建立了技术服务网点,培训人才40余万人,建设了技术创新平台20个。获国家授权专利41项,新兽药注册证书9项,国家重点新产品2项,转基因安全证书4项。转化成果25项(次),疫苗实际推广1.83亿头份,直接销售额达7.3亿左右,新增经济效益431.75亿元。

    6.节粮优质抗病黄羽肉鸡新品种培育与应用

    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等

    获奖情况: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成果简介:挖掘出肉质抗病性状的关键基因25个,肌内脂肪含量和淋巴细胞比率等性状相关的有效分子标记5个。国际上首次报道了FSHR是调控脂类代谢的新功能基因,首次建立了肌内脂肪含量为主选性状的鸡肉品质选育技术。国内最早建立了矮小型肉鸡配套制种技术,在30%的国家审定肉鸡新品种中应用。创制节粮优质抗病专门化新品系11个,培育出通过国家审定的新品种4个。在北方、长三角和西南等推广地区的同类型产品中市场占有率达30%—36%,京星黄鸡100和京星黄鸡102被农业部推介为全国肉鸡生产主导品种。制定了国家和行业标准5项,填补了黄羽肉鸡行业产品质量评定的空白。

    7.设施蔬菜连作障碍防控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完成单位:浙江大学等

    获奖情况: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成果简介:研究首次揭示了自毒物质与病原物协同加剧连作障碍发生的规律,研发出基于微生物降解和生物炭物理吸附的自毒物质有效消减技术;创新出高温—高湿—生物质耦合土壤消毒技术,高温厌氧环境与生物质降解产生的芥子油苷等抗菌物质耦联使病虫杀灭效果提高到95%以上;发现了甾醇类物质通过叶—根系间信号的系统传输诱导根系抗性的作用,首创了新型系统抗性诱导技术。防控技术体系2013—2015年在鲁、豫、冀、浙和闽等省推广1346.6万亩,亩增效益550—2722元,经济效益达220.64亿元,技术辐射近二十省70%设施蔬菜连作障碍高发区,三年累计节支农药化肥27.9亿元。

    8.油料功能脂质制备关键技术与产品创制

    完成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等

    获奖情况: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成果简介:研究突破了微波调质压榨—物理精炼制备功能脂质技术,实现油料细胞的微膨化,促进脂类伴随物的高效溶出,脂质中总酚提高3倍,canolol提高8倍。基于双重吸附的酶固定化技术,建立了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超声波预处理酶促定向酯化技术,创制的α亚麻酸甾醇酯纯度达96.9%,其脂溶性较甾醇提高20倍,为油料产业升级换代、改善国民营养健康和促进农民增收作出突出贡献。项目技术成果成功应用于全国10多个省份的油料加工、功能配料、健康产品等30多家企业,产品销往美国、德国、丹麦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9.果蔬益生菌发酵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应用

    完成单位:南昌大学等

    获奖情况: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成果简介:研究突破了果蔬发酵优良益生菌种高通量筛选和高活性工程菌剂规模化制备技术,使规模化生产的发酵液活菌浓度提高到8×1010CFU/ml,是国内外同类菌体培养水平的3倍以上。创制了真空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两步法制备果蔬发酵益生菌剂规模化制备技术,菌剂活菌数达2.8×1012CFU/g,是国内外同类产品活菌数的5倍以上。菌剂的冻干时间较传统工艺缩短50%,填补了果蔬发酵专用菌剂生产空白。该成果创制的益生菌发酵果蔬全新系列产品安全、营养、美味、方便,催生了一个全新的果蔬益生菌发酵绿色制造产业,近三年直接经济效益21.38亿元。

    10.中国荷斯坦牛基因组选择分子育种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完成单位: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奶牛中心等

    获奖情况: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成果简介:项目率先在我国奶牛群体中利用高密度SNP标记进行了大规模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提高了基因组选择准确性。研发了5种奶牛主要遗传缺陷的基因诊断技术和利用微卫星或SNP标记进行亲子鉴定的检测技术,研制了相应的诊断/检测试剂盒,建立了全国荷斯坦种公牛DNA信息数据库,填补了国内空白。建立了完整的中国荷斯坦牛基因组选择分子育种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2012年被农业部指定为我国荷斯坦青年公牛遗传评估的唯一方法,在全国推广应用,提升了我国奶牛育种水平,我国荷斯坦牛平均年产奶量从2010年的4500kg提高到2014年的5500kg,接近欧盟的平均水平,已获经济效益13.35亿元。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