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11日 星期六
别拿百分之一否定百分之九十九
——委员建言众创空间发展

    两会视点

    本报记者 陈 莹

    2016年,众创空间经历“冰火两重天”。

    一面是深圳地库、孔雀机构等倒闭,不少城市众创空间陆续关停。另一面,科技部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共有4298家众创空间,比上年同期的2300多家有大幅增长。

    一边倒闭一边建?空间闲置,有硬件没服务?众创空间的成长伴随着争议。

    倒闭的不足总数1%

    这一年,“众创空间迎来倒闭潮”的声音不绝于耳。

    “孵化器发展30年,众创空间2年,我们调研发现,纳入科技部统计体系的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倒闭的不足50家,”科技部高科技产业开发中心主任张志宏告诉记者,“不到总数的1%,不要拿1%否定99%。”

    “倒闭潮?没那么严重!”深圳柴火创客空间创始人潘昊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倒闭的众创空间大都是跟风盲目进入行业的,踏踏实实做事的大都还在。”

    如今,柴火创客空间的会员已发展至5268人,2015年总理到访时的60平方米空间,即将换到一个2000平方米的新址,还在成都开了“分店”。

    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徐晓兰委员调研发现,市场需求决定了众创空间今天的成长规模。“现在的环境不是‘要我做’,而是‘我要做’。”

    2016年,全国每天新登记市场主体达4.51万户。与此相应,这一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中国首次跻身世界最具创新力的经济体前25强。科技部火炬中心《众创空间调研报告》显示,2016年众创空间服务的创业团队和初创企业近27.4万家,带动就业超99.4万人,实现全国所有省份的全覆盖。

    在徐晓兰看来,众创空间倒闭没必要大惊小怪,“任何新事物的发展都会遇到问题,蓬勃发展和倒闭淘汰并不矛盾”。

    别让众创空间成了“空”间

    虽然双创的氛围如火如荼,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上的3W咖啡“一座难求”,但是某些地方众创空间发展暴露出的问题也不容小觑。

    据媒体报道,某市的科技产业园总面积近9万平方米,实际却只开放了一层1700平方米的众创空间,就连这一层,入驻率也不到一半。

    “双创的市场在哪?需求是啥?很多运营者找不准。”清研智库研究总监张洪云博士认为,众创空间的运营模式存在同质化倾向,提供场地、培训、财务等方面的服务能力较强,市场营销、供应链服务、科研支撑等后端服务能力相对薄弱。

    “某省会城市依托科技园建的众创空间,只有场地支持,配套服务和持续政策红利跟不上,入驻的创业者签了约,想走又走不了。”张洪云说,这类众创空间在政策扶持期尚能勉强维持生存,一旦失去政府补贴或将难以为继。

    “有些地方政府为了政绩盲目建设,这些众创空间不会很快倒掉,但创新效率很低。”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委员直言不讳,“众创空间发展应重质量而非数量。‘质量’就是市场化的专业服务能力。”

    众创空间需要“深耕细作”

    潘昊告诉记者,柴火空间的造物中心本月就要开张了,和之前的相对松散的社群形态不同,造物中心将在建筑行业“深耕细作”。

    “鼓励大企业和科研院所、高校设立专业化众创空间。”被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洪泰创新空间CEO王胜江认为,这表明众创空间行业进入深耕阶段。

    去年8月,科技部公布了17家国家级专业化众创空间名单,大多是由海尔集团、大唐电信、中科院西光所、中山大学这样的行业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牵头建设。业界认为,众创空间发展已从“草根空间”迈向“专业化时代”。

    “上游链接好投资机构,中游链接好实体产业,下游链接好科研机构。”王胜江认为,专业化要覆盖产业全链条,从公司注册到后期的融资、管理咨询、品牌宣传等全程服务。

    “除了横向全产业链,还应包含垂直专业化服务,为产业链中的某一环节提供全流程服务。”张洪云说。

    张志宏认为,“不是绝对只有大企业、大院所能做,关键是要在别人做不到的服务上下功夫”。

    “双创就像放水养鱼,”徐晓兰说,“要根据不同鱼苗的需求,该加氧的加氧,该喂食的喂食。”

    (科技日报北京3月10日电)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