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二机石油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7000米数字化超深井钻机 |
河南省南阳市打响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攻坚战。1月10日,刚刚履任的南阳市委书记张文深在市委召开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强化项目建设和科技创新两个支撑,把项目建设作为科技创新的载体,把科技创新作为项目建设的动力。”2月3日,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张文深又专题听取科技工作汇报,研究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工作。决定通过建立市厅会商合作机制、财政对高技术企业贴息贷款、成立技术交易市场、发放创新券等举措,加快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南阳经济发展升级版。市长霍好胜表示:“必须始终把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作为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关键举措,毫不动摇地依靠科技,持之以恒地发展科技,推动经济发展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
“推动转型发展,突破口在科技创新。南阳要实现跨越发展,一定要把科技强市作为核心战略,把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为主转变到以创新驱动为主上来。”2月27日,在南阳市人民政府与河南省科技厅会商工作会议上,南阳市委书记张文深表示,南阳将以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为突破口和主战场,倾全市之力,强化科技兴宛,做好科技创新大文章,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南阳经济发展升级版。
南阳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是“科圣”张衡的故乡,是中原经济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级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也是千里淮河的源头。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1100万南阳人民的生存压力和国务院、省政府在政策战略中赋予南阳的历史使命,迫使南阳的决策者积极探索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道路。
上世纪八十年代,南阳在全国范围内较早提出并实施“科技兴宛”战略,在科技创新方面迈出重要步伐,成为国家科委首批科技长入经济实验区,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2010年,南阳市明确提出实施创新带动战略,出台《关于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意见》,把建设“创新型南阳”上升为城市总体发展战略,先后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中国最具创新力城市”等荣誉称号。2013年4月19日,南阳市被科技部确定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
时代重托:依靠科技创新走出特色“水”路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国家基础性战略工程,淮河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母亲河之一,两大水系共覆盖6省2直辖市共60余座大中城市,3亿人口直接受益。为确保两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和淮河源)的生态安全,多年来,南阳市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治理面源污染、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执行的生态保护和建设标准是比国家标准更严格的“地方标准”。仅2008年以来,围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南阳就先后移民16.2万人,关停并转企业463家,治理尾矿库23个,淹没耕地和渠线占压耕地50万亩;围绕淮河源头生态保护,南阳市将桐柏县全境封山育林,开展工业污染源深度治理,并先后取缔“十五小”企业34家,使淮河源头水环境质量得到有效保护。目前,两大水源区森林覆盖率均超过50%;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达到二类水标准,出境淮河水稳定在三类标准以上,水质情况良好。
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使南阳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同时,作为一个人口大市和农业大市,南阳的发展对于1100万南阳人民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中原经济区建设、乃至中部崛起起着非常重要的支撑和辐射作用。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涉及到南阳的方面达到20余处之多,对南阳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注。河南省政府专门出台了支持南阳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豫政[2011]9号),将南阳市定位于河南省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豫鄂陕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全省重要的新能源、光电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重大装备制造基地”。南阳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抢抓机遇,提出了以生态建设促进绿色增长,以科技创新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推动城市发展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轨道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思路。
根据《南阳市委南阳市政府关于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意见》的安排,南阳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特点,主要是:
以水为本,科技创新保障“两源”生态安全。南阳的科技资源要在科研立项、创新平台建设、科技成果鉴定和奖励和创新人才的培养使用等领域体现向“水”倾斜、以“水”为本的原则;要以企业为主体,组建产学研战略创新联盟,组织各种形式的产学研对接活动,有效整合企业、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研发队伍,形成合力,开展水源地生态保护、水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等技术攻关,突出技术的集成创新和示范应用,着力加快创新成果就地转化,实现城市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建设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
以水为线,推动产业向低碳高效转型升级。用水创新的理念和要求贯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始终,将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解决三农发展等中心工作以及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中英低碳经济技术合作、科技富民强县、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文化旅游等重点任务有机串接。积极探索和推广无油城市、生态工业、绿色服务业等创新理念和产业模式。以水创新为主线,调整产业结构,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培育壮大战略新兴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低碳社区、节水城市建设。
以水为媒,加大对外合作交流和项目争取力度。充分发挥南阳作为水源地和渠首的龙头作用,加大与南水北调主干渠沿线城市、受水区的技术合作与交流,特别是加大与北京、天津的技术与产业创新合作,促进先进技术和产业的衔接。树立开放创新理念,加大与国际知名生态城市、新型工业化城市的技术交流和产业合作,着力引进、推广环境友好技术和生态治理项目。加大项目争取力度,积极探索南水北调工程对水源地的智力补偿和项目补偿;积极争取国家水专项落户南阳,使南阳成为水创新领域重要技术先行先试的平台和产业化基地。
因“水”而名,因“水”而荣,也因“水”而困,因“水”而转型。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建设开放富裕魅力和谐新南阳的必由之路;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千里淮河生态建设成败的关键之举;是国家利益和中华民族的理性选择和现实需要!
步履铿锵:科技创新亮点频现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南阳市以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奋斗目标,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核心,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根本,坚持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作为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惠及民生作为本质要求,持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市综合创新能力取得较大突破,科技工作显示度显著增强。科技进步对全市经济社会增长的贡献率由2012年的51%达到2015年末的56%,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城市建设氛围浓厚。一是南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和市长办公会,研究解决创新型城市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先后出台了《南阳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若干意见》《南阳市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南阳市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发展规划》《南阳市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及团队引进培养办法(试行)》《南阳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等一系列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文件,在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技术合同登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了便利、税收优惠和奖励,极大的调动了企业和科研工作者的创新创业热情。二是编制完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构建了“南阳市创新综合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出台了城市综合创新指数。将科技投入、专利申请等科技创新主要指标纳入目标管理,建立了督查和考评制度,并切实抓好贯彻落实,真正把政策和制度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探索建立了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投入为支撑、其它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多元化、多渠道科技资金投入体系。3年来,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抵、减、免所得税约5.7亿元,带动全社会研发投入约35亿元,有力地保障了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初步建立了市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转化推广机制,重点对获得上年度南阳市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项目的转化推广情况,进行支持和跟踪,建立月报、旬报制度和工作台账,及时了解转化情况,帮助解决转化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三是利用南阳科技信息网以及当地报纸等媒体,积极发布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方面的政策解读、科技信息等,开通“南阳科技创新”“南阳创新创业”等微信公众号,打造集信息发布、技术需求征集、科技成果转让、技术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移动平台,为试点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2015年,南阳市政府和中科院联合开展“创新城市·转型发展”主题活动,并召开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主题报告会,在全市上下掀起了依靠科技创新实现转型发展的新高潮。
建设自主创新体系,产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南阳市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企业为主体,以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为核心,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为抓手,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和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份额。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强技术中心、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建设,着力打造一批行业领先、水平一流、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研发机构,为技术创新经常化和持续化创造条件,提供保障。经过几年的努力,南阳市先后创建了南阳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南阳卧龙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以及国家级新能源、光电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成功建设“车用燃料乙醇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一批省市级创新平台,其中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1家,省以上重点实验室6家,省院士工作站11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1家,产业技术研究院4家。作为中英低碳城市合作项目之一的中英联合实验室,在南阳成功组建;全省首家孵化器式公司制实验室——今凯基因药物实验室、河南省高校首个云计算实验室、暨南大学基因组药物重点实验室相继落户南阳。全市产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在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页岩油气勘探、3G技术应用、动漫软件、云计算等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实现重大突破。两次获得河南省软件创新大赛金奖,《盘鼓舞》等动漫作品获得素有中国动漫短片“奥斯卡”之称的“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奖”,“双足竞步机器人”获得中国机器人大赛一等奖等。2013年以来全市共获得国家、省级科技进步奖54项;年专利申请量由2012年的2438件增长到2015年的4716件,三年接近翻番,成功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全市近50家企业主持和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230多项,数量和水平均居河南省前列。
构建科技服务体系,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加快。南阳市紧紧抓住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光电等领域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进入产业化关键期的特点,运用政策、项目、资金等综合服务,引导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率达70%以上。纤维乙醇、全降解塑料、CPT印刷板材、大颗粒金刚石、数字化超深井石油钻机装备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高新技术产品相继实现产业化。南阳的燃料乙醇、光学引擎、防爆电机、汽车配件等产业在国内乃至全球产业链上占有重要位置,是国家新能源、光电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由2012年末的75亿元增长到2015年末166.23亿元,实现了三年翻番,高新技术产业正在成为支撑南阳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为了加快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格局,他们按照坚持“市场导向、开放合作”的原则,重点发展了研究开发、技术转移、知识产权、创业孵化等科技服务,以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为重点,持续提升科技服务业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引领和支撑能力。针对技术市场规模小、起步晚,但潜力大、基础好的现状,他们大力培育技术中介机构,引导中介机构开展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目前全市共有技术中介服务机构8家,初步改变了南阳缺乏技术中介机构的现状。南阳在河南省率先开展了知识产权质押等科技金融服务,并大力发展知识产权代理、法律、信息、咨询、培训等服务,探索构建全链条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筹建“南阳市技术市场服务大厅”,加快构建集技术信息发布、技术交易转让、知识产权服务、股权投资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市场。为推进科技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深度融合,加快成果转化,他们大力发展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等新型创新创业载体,目前高新区光电产业孵化园、南阳宏志创客空间、南阳理工学院三融众创空间、南阳众创空间、南阳创业大街已投入运行,在孵企业200余家。其中,三融众创空间已被认定为河南省众创空间。南阳创业大街由南阳市政府与清控科创合作共建,是国内率先建于地级市、以街区形态为载体的创新创业集聚区,开启了南阳创新创业新的里程碑和崭新的创新创业孵化全业态新时代。
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引智引才引资成效斐然。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探索科技资源相对匮乏地区实现创新发展的新模式。南阳以水为媒,分别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市科委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成立了河南省中科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南阳分中心和京宛科技合作平台。其中,河南省中科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南阳分中心,自2015年5月经市政府批准成立以来,先后发布中科院系统科技成果320余项,组织本地企业中科院技术交易会4次,10余家企业与中科院有关院所达成转化或合作意向,“页岩气石油钻采用关键零部件热挤压新工艺的研究与应用”等4个成果转化项目获得河南中心立项和省财政支持。京宛科技合作平台自筹建以来,先后完成了成立机构、办公场地、抽调人员及设备安装等工作,并组织进行了京宛科技培训,目前已基本具备成果推介、技术交易等功能。两大平台的建成,充分利用了中科院和北京市优质信息资源和强大智力优势,有效解决了南阳市知识产权总量少、档次低、结构单一的现状。同时,与中科院和北京市科委在科研项目、研发机构等领域开展合作,引进一批高水平的专家、教授和科技人才带项目到南阳创新创业,带动了南阳市经济的转型发展。为尽快补上在科技项目、创新人才等方面的短板,南阳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还与郑州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进行“市校合作”,与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等进行“市区合作”,与国务院参事室等高端智库合作。这些合作,有方案,有内容,有抓手,有目标,如中关村南阳科技产业园、清华大学水科技产业园以及郑州大学合作共建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区等,不仅给南阳带来了宝贵的科技信息和科技资源,同时也实现了南阳市与顶级科研院所、智库的无缝对接,为南阳引进市外高端人才和科技成果在南阳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搭建了桥梁。
风正帆悬:科技创新撑起南阳经济发展升级版“脊梁”
经过3年多的探索和实践,南阳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上取得了明显成绩,有力助推了经济的转型跨越发展,这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正在进行着一场由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化工业强市的华丽嬗变。但城市产业发展中结构不优、集聚度不高、大项目较少等“短板”问题,尚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对照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标准和自身发展的需求,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针对这些问题和困难,新一届南阳市委、市政府不等不靠,主动出击,自我加压,逐一破题。
1月10日,南阳市委召开经济工作会议。会议提出,科技创新是转型发展的突破口,要做好科技这篇大文章,用科技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带动三次产业转型提质,打造南阳经济的升级版,推动南阳发展实现新跨越。要充分发挥优势,强化项目建设和科技创新两个支撑,把项目建设作为科技创新的载体,把科技创新作为项目建设的动力,在区域竞争中争取主动,在合作发展中抢占先机。
2月3日是春节假期后上班第一天。市委书记张文深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听取科技工作汇报,研究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工作。会议确定,科技创新对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南阳经济发展升级版意义重大,要通过建立市厅会商合作机制、财政对高技术企业贴息贷款、成立技术交易市场、发放创新券等举措,补短板,强基础,加快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
市长霍好胜对记者说,“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是得之不易的金字招牌,更是弯道超车的制胜法宝。南阳作为欠发达地区,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我们面临着既要转型又要赶超,既要保生态又要保粮食的双重任务,必须始终把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作为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关键举措,毫不动摇地依靠科技,持之以恒地发展科技,推动经济发展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规划和要求,南阳市科技局经过认真调研和讨论,目前已经拿出了今后一个时期详尽的工作目标。局长张梅介绍,总的目标就是坚持突出重点、集聚优势、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强化投入、人才两个要素支撑,聚焦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三链融合,以中关村战略合作、建立市厅会商机制、科技成果产业化为主要抓手,继续实施企业创新能力培育、粮食丰产科技、产学研开放合作、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优势培育和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等六个科技创新工程,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支撑南阳经济发展升级版。具体包括:
实施“科技支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推动重点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软件信息等战略新兴产业,改造提升油碱化工、纺织医药等传统优势产业,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支持以电子商务、智慧城市和技术转移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以高新区和部分产业集聚区作为主阵地,今年优先确定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绿色食品等3个产业实行“六个一”重点支持,即实现每个产业成立一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立一支科技明白人队伍,确定一个技术创新顾问团队,打造一个重大技术需求和研发项目库,规划设计一张产业技术路线图,筛选并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解决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难题。通过科技创新,推动南阳市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变到以创新驱动上来,以产业经济的转型升级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到实处。
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着力打造南阳科技创新高地。以南阳国家高新区和产业集聚区为主阵地,持续加强企业研发中心、科研基地建设,推动企业成为科研投入、科技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切实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探索建立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完善军民创新规划、项目、成果转化对接机制,着力打通军民科技成果双向转移转化渠道。以科技型中小企业为主体,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科技金融结合等方式,培育一批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优势领域的重点骨干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重点,加快建设一批国家、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院士工作站,快速提升南阳的科技创新能力,力争科技创新主要指标进入河南省前列。
推进开放创新,提升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水平。充分利用国内外科技资源,加强与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等重要创新平台的合作,建立紧密利益共同体;加强市校合作、院市合作,深入巩固与中科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郑州大学等院校的战略合作关系,争取高端科技创新中心来宛建设研发平台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加强与国家科技部、河南省科技厅的汇报对接,尽快建立市厅会商机制,力争一批创新水平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科技项目进入科技部和省厅项目库。以南阳国家高新区为主体,积极申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辐射区,争取更多科技资源向南阳倾斜。聚集优势资源,探索建立市科技局-产业集聚区会商机制,近期筛选2—3个产业特色鲜明、创新能力较强、技术需求强烈的产业集聚区进行有针对性地沟通对接。增强中科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南阳分中心和京宛科技综合服务平台服务能力,引进智力、人才、信息、资金,促成市外高端科技成果在南阳落地转化。
集聚创新创业资源,建设中原创新创业活力城。一是积极推动中心城区示范性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在重点区域新建2—3个综合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为创客打造创新创业平台和精神家园,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重点是加强对南阳创业大街的管理和服务,形成地标,营造氛围。二是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和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技术成果交易平台、科技中介咨询平台等服务功能,加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力度,释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情。三是用足用活国家、省、市科技优惠政策,做好科研项目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按抵扣等具体工作,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探索建立创新券、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共享、技术转移机构认定等激励机制,为建设中原创新创业活力城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