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所高校,十余年前从黄海之滨来到三百公里之外的沂蒙山区办学:先后与周边地区100余家大型企业、研究机构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产、学、研”融合共进发展的育人机制和模式;组织学生与省内外名校同台竞技,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国家奖励169项、省部级奖励288项;15000余名毕业生走向社会,成为了地方城市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新生力量……
这就是坐落在沂蒙山脚下的青岛理工大学临沂校区。十余年来,青岛理工大学临沂校区以服务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充分发挥高校资源优势,构建高校科技人才扶贫支持网络,实施“科技扶贫、智力扶贫、人才帮扶、创业扶贫”工程,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义务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有效带动沂蒙山区脱贫攻坚。
如今,青岛理工大学临沂校区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发展成为沂蒙大地高等教育的一张亮丽名片。
扎根革命老区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当前高等教育竞争日趋激烈,不少高校为了抢抓机遇,纷纷选择向区位优势明显的发达地区拓展。而青岛理工大学却走出青岛,走进老区。
谈起青岛理工大学缘何出“海”进“山”,到沂蒙山区办起了高等教育?青岛理工大学校长王亚军表示:“青岛理工大学对沂蒙革命老区有着天然的情结和深厚的感情,临沂校区的创建是学校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勇担现代大学使命的具体体现,是学校坚持和促进教育公平,以实际行动支持老区发展、服务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老区结出的硕果。”
2003年,山东省委、省政府发出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号召,青岛理工大学积极响应,主动肩负起对口帮扶费县费城镇的光荣使命。“送教下乡”、支援教学设备、援建教育用房……这些支援举措虽然帮助当地政府缓解了教育发展中面临的现实困难和问题,然而其发挥的长远效应十分有限。
如何让帮扶工作深入推进下去?2005年10月,青岛理工大学开始调研在临沂市费县办学,通过培养实用技术人才,更好地为老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贡献。于是,经过反复酝酿协商,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出炉了——青岛理工大学、费县人民政府和山东华通路桥工程有限公司(费县民营建筑企业)三方共同创建青岛理工大学费县校区。在青岛理工大学临沂校区建设和发展中,得到了山东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临沂市委、市政府、费县县委、县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被山东省教育厅列为2006年要办的十件大事之一,并作为全省高等教育改革的试点项目。2006年9月,首批500名新生迈入校园,青岛理工大学费县校区揭开了红盖头,结束了临沂地区乃至鲁南五市没有一所工科高校的历史。2011年6月,山东省教育厅、临沂市人民政府和青岛理工大学三方共同签订《共建青岛理工大学(临沂)协议书》。经过6年的建设,青岛理工大学临沂校区从此开始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开启了新的发展历程。根据协议,三方共同建设青岛理工大学(临沂),用3年左右时间,将青岛理工大学(临沂)建设成集普通本专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于一体,以人才培养为主、广泛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高水平工科大学校区,最终达到10000人的办学规模。
紧密结合区域需求 壮大特色学科专业
“革命老区的需求就是我们的专业”,青岛理工大学副校长李国华介绍说,在青岛理工大学临沂校区创办之初就明确了这样的定位:依托学校特色优势学科,在学科布局、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密切对接区域发展需求,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针对当地对道路桥梁、土木结构和工程施工等方面技工的迫切需求和劳务输出技能培训的需要,经组织专家论证,2006年校区首开“建筑工程技术”“道桥工程技术”“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四个高职专业。山东省教育厅对4个专业条件建设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些专业不是靠“两片嘴皮子和一支粉笔”就办得了的,要投入,要花力气,才能真正为当地老百姓办实事。
为顺应当前物流业迅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青岛理工大学临沂校区充分整合临沂市“物流之都”的产业资源优势,于2007年开设物流管理专业,以面向生产企业、工商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相关岗位为中心设置课程体系,建立教学与实验、实训相结合模式,着力培养适应物流产业发展需要、体现职业应用能力为特征的专业人才。2011年新增采购与供应管理专业,填补了山东省采购与供应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空白。2014年,临沂校区被中国物流学会授予产学研基地。
青岛理工大学临沂校区始终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重点,注重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着力打造特色专业,目前拥有土建工程系、管理工程系、机电工程系、基础部和体育教学部等三系两部,建成土木建筑类等5个本科专业和15个专科专业,拥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8千余人。2016年起,新增“3+2”、“3+4”和春季高考相关本科专业。校区先后被批准设立工程硕士培养点和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省建筑业技术管理人员关键岗位考试考点。
依托优质资源 逐步增强育人能力
如何在充分利用好学校优质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发展,不断提升育人能力,这是青岛理工大学临沂校区认真思考并努力付诸实践的课题。李国华表示,青岛理工大学高度重视临沂校区的建设和发展,校领导每学期均带领各职能部门和有关学院负责人,深入校区现场办公;选派了一批管理骨干长期驻守,每学期选派一批由博士、教学名师、教授等组成的“驻教队伍”,坚守临沂校区教学岗位。
加强自身师资队伍建设,逐步加大引才引智力度。临沂校区通过出台《引进人才和鼓励教师从事教学与科学研究办法》等政策文件,仅近三年就引进高层次人才52人,在校教师攻读博士学位34人,取得博士和硕士学位61人;通过出台《选派教师参加进修、访学、培训暂行办法》等文件,推荐一批优秀青年教师赴国内外著名高校进修访学和参加企业的相关实践活动,培养了20余名双师型教师;先后邀请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教学名师、等在内的一大批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区作报告,拓宽师生视野,活跃校区学术文化氛围。
牢固树立教学中心地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青岛理工大学临沂校区通过制定和完善教学运行管理制度,形成了较为鲜明的教学管理体系;通过制定和完善实践教学规章制度,学生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管理规范、措施得力,实习基地建设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通过实施学生信息员制度、听课制度、常规性教学检查制度,引进教评系统,定期召开教师座谈会和学生座谈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学质量监督体系。
密切校企合作,把实践教学作为一个重要环节抓紧抓实。青岛理工大学临沂校区设有土木工程结构试验中心、机电工程实践教学中心、机电工程训练中心、管理工程模拟实训中心、计算中心等校内实习实训场所,并在中铁十局集团鲁铁爆破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一研究所等大型企业、研究机构建立了100余个校外实践基地,既增加了教师和学生接触专业实践的机会,同时这些基地每年也会从实习生中优先选拔优秀人才,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用人需求,达到了“双赢”的效果。物流管理、市场营销、采购与供应管理等专业全部实现了“订单式”培养,校企双方零距离对接,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标准,共同参与管理,合作教育培养人才,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欢迎的合格职业人。
加大投入保障力度,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青岛理工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一直走在全国高校的前列,先后获批教育部全国创新创业教育50强高校、教育部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院校、团中央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园。临沂校区每年投入经费近100万元,年立项学生科技创新项目40余项,先后承办了全国大学生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山东总决赛、全国大学生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山东分赛区)、山东省大学生建筑信息模型技能大赛;学生在科技类、文化类、创业类比赛中,与省内外名校同台竞技,共获国家奖169项,省级奖239项。以全面开设职业规划、创业指导课程为基础,校区启动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在校园内改造成立了建筑面积2700多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目前已有52家学生创业团队入驻。
以贡献谋发展 办学质量得到认可
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谋发展。李国华表示,十余年来,青岛理工大学临沂校区始终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近年来,青岛理工大学临沂校区先后主持编制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建筑结构动力性能检测技术规程》《PVC复合塑料模板技术规程》两项,完成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71项,发表论文480余篇,被SCI、SCIE、EI、CPCI、ISTP收录的论文数量逐年增长。
青岛理工大学临沂校区土建工程系依托青岛理工大学工程质量检测鉴定中心和临沂校区实验室,积极开展对外工程服务,完成了费县幼儿园结构安全鉴定系列工程、临沂陶然路沂河大桥施工监控、临沂临工大桥施工监控、探沂厂房安全鉴定系列工程、日照钢铁厂房安全性鉴定工程等200余项工程,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10余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校区对外工程服务的影响力正在扩大,目前已覆盖日照、潍坊、枣庄、烟台等山东省内17地市。
针对政府工程投资项目逐年增多、现有工程审计类专业人员数量不足、能力欠缺的问题,管理工程系主动为滕州市审计局提供技术上门服务,他们在滕州市设立教学点,采取课堂教学与审计项目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在8个月的时间里先后开展了工程造价、工程管理、工程计量与计价等11个专业课程,使参训审计人员达到“五懂”的目标,即看懂图纸、看懂预决算、看懂合同、懂工程计量、懂造价,满足承担工程审计的专业需要,其中有的已成为工程审计方面的行家里手,造就了一批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团队每年申报获批临沂市社科规划课题3项以上,并作为物流行业的专家,积极参与临沂市发展规划,为临沂市经济发展特别是物流行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数字最有说服力。一批批大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以乐于奉献的精神和出色的工作业绩诠释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品格,成为社会正能量的有力传播者。仅在2016年,青岛理工大学临沂校区就组织了理论普及宣讲团、国情社情观察团、科技支农帮扶团、教育关爱服务团、文化艺术服务团、美丽中国实践团共6个类别32支实践团队分赴临沂及周边各地,开展“精准扶贫”服务、传统建筑社会调查、牵手关爱行动等专项活动。近年来,校区共获批国家重点团队1支,省级重点团队5支,共有15名教师被评为“山东省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者”、38名学生被评为“山东省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学生”、14支服务队被评为“山东省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服务队”。
青岛理工大学 临沂校区的办学成绩受到上级充分肯定,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近年来,临沂校区招生工作一直保持良好态势,在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校区的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青睐,就业率达96%以上,中国重汽、万达控股集团、山东天元集团等知名企业来校区举办专场招聘会,部分专业供不应求,许多大型企业主动要求在人才培养与引进等方面加强与临沂校区的合作。自2009年首批学生毕业以来,临沂校区共培养了8届15110名毕业生,他们成为费县、临沂市及周边地区新农村建设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
聚集高校创新资源,为老区发展助力。青岛理工大学在沂蒙老区将根扎得更深,也让学校和这块多彩的土地贴得更紧,相生相长。在王亚军校长看来,沂蒙山革命老区发展的需要恰恰是青岛理工大学的使命和担当,只有深度服务精准扶贫老区才能更好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青岛理工大学才能真正成就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