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观察
因为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FAST”和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落地,往年略显沉寂的贵州团今年成为国内外媒体焦点。
“去年9月在贵州落成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还在调试阶段,预计在下半年会‘睁眼’试运营,这是大家感兴趣的消息。”贵州省科技厅厅长廖飞代表说。
“欠发达、欠开发”一直是贵州、内蒙古等地区发展的标签,但近几年,这些地区的“大数据”“中国天眼”却风生水起,为什么他们会选择看似远离民生且不产生GDP的大科学工程?这些给他们带来了什么?还有哪些难题亟待解决?
民航发动机零部件制造商黎阳国际每年大概要交付12万个零部件,其中客户、价格、工艺、状态、周期等要求各异,过程和数量之琐碎如同天上的繁星。这曾是他们面临的难题。将企业大数据平台接入客户系统后,难题迎刃而解:在双方信息共享、共同管控的基础上,针对不同项目开发出专属的管理模块,产品生产周期由平均12周缩短至5周,产品合格率由80%提升至93%。
廖飞代表用这个例子说明“树‘天线’也要接地气,意在解决信息不对称的大数据搅动了产业风云,创新了研发、生产、经营和管理方式,推动企业智能化和个性化转型升级”。
“贫困地区如何找到自己发展着力点?”长期观察落后地区发展模式的西南交通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康凯宁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一般有两种思路,一种是把强项做得更强,比如贵州的自然生态、民族文化;另一种是反过来做短板,做大家都不擅长的领域”。
发展大数据和大科学装置无疑属于后者。
“他们在做一笔大账。”国内大数据巨头、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代表说,“第一,说贵州、内蒙古是欠发达地区,但大科学装置、大数据的上马使他们有了靓丽名片,‘欠发达地区也能做出高精尖的东西’,这种信心可以引申到其他产业上。第二,大数据为解决信息不对称而生,它对各个产业的改造是有目共睹的。第三,FAST是超级计算与观天大数据完美结合,未来,‘大数据+大科学装置’将产出更多重量级科研成果。”
实际上,无论是接受采访的廖飞代表还是蒙草生态董事长王召明委员都承认,选择把短板做成长项挑战很大。做大数据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他们只是稍稍领先了“几十厘米”,要从走起来到跑起来,解决体制机制和人才问题非常关键。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就会来什么样的人才。”廖飞坦陈,贵州在全国率先把大数据的旗子打起来之后,搭建起了科研平台并广招天下英才,“他们来到这里更看中别处没有的平台。”
康凯宁认为,对欠发达地区来说,大数据是一个基点,他们只要掌握好的方法,冷静地去评估成绩,找到差距,积小胜为大胜,或许真可以有所作为。
而廖飞早瞄到了“大数据+大科学”为贵州带来的机会:“发达地区条件好,要抓的工作太多;而我们全力抓一两个重点,假以时日,也许真能做出几个全国领先的东西来。”(科技日报北京3月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