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梧州市市长朱学庆(左二)在藤县调研蔬菜基地助贫困户脱贫情况。 |
本报记者 江东洲
向东开放,提质发展。
产业升级步伐明显加快、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城乡面貌发生明显变化、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广西梧州这座2200周岁的古城,秉承着厚重的文化历史,正在奋力谱写加快崛起的新篇章。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在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梧州如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加快全面建成小康?3月8日,科技日报记者为此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广西梧州市市长朱学庆。
以改革创新和向东开放为动力
经济基本面和社会大局保持总体稳定
科技日报:作为西江沿江工业重镇和百年商埠,梧州近年来进入了一个跨越发展的新时期。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梧州市过去一年为全面建成小康打下了哪些基础?
朱学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要取得更大发展,必须在主动适应新常态的基础上,积极引领新常态。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我们必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全力保持一个较长时期、科学合理的发展速度。过去的一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形势,梧州市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和向东开放为动力,全力打好稳增长和脱贫攻坚战,保持了经济基本面和社会大局总体稳定,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经济运行保持稳健。初步核算,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80亿元,增长7.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10亿元,增长9.5%;固定资产投资1169亿元,增长12%;财政收入127.6亿元,增长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6亿元,增长8.5%。总体上看,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发展实现稳中提质、稳中向好。
质量效益稳步提升。工业企业不断做大做强,总产值超亿元的企业发展到230家,亿元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工业投资突破550亿元,高新产业投资增长20%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3.5%。财政结构进一步优化,非税收入占比下降2.2个百分点。
交通建设有力推进。岑溪至水汶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贺州至巴马高速公路蒙山段、荔浦至玉林高速公路蒙山段开工建设,梧州至柳州高速公路、环城高速公路等项目进展顺利。苍梧梨埠至昭平马江公路、龙圩经大坡至新地公路、梧州至藤县藤州镇公路开工建设。赤水铁路专用线完工并投入使用,岑溪至罗定铁路复工相关工作扎实推进。梧州机场迁建工程全面开工。桂江(莲花大桥至桂江河口)航道整治工程完工。
创新创业取得实效。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500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48%以上。新增自治区企业技术中心5家,14家企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建成梧州学院国家级众创空间和4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全市在孵企业达136家。全市新增注册企业3700多家、个体户1.3万多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加快形成。
民生福祉不断改善。全年民生支出达187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1.9%。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和10%。实现了4.77万贫困人口脱贫、59个贫困村和龙圩区脱贫摘帽。棚户区改造开工建设1.6万多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7110户。大病保险实现政策全覆盖,实现患者出院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实现区内异地就医购药刷卡直接结算。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百姓,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不断提升。
多项工作创造佳绩。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度排全区第1位。农村金融改革率先取得突破,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创建工作走在全区前列。公安“神剑行动”成绩名列全区前茅,公安改革创新项目获全国公安机关改革创新大赛铜奖。苍梧县获评为“全国十大魅力茶乡”,并被认定为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岑溪市创新开展双拥工作,被授予“自治区双拥模范城”称号。藤县安全生产工作成效显著,县安监局被评为广西唯一的全国安全生产监管监察系统先进集体。蒙山县被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并通过了国家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验收。
立足建城2200周年的历史新起点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
科技日报:梧州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名城,建城至今已2200年。当前,梧州市正迎来国家实施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广西深入实施“双核驱动”战略、加快推进两广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机遇,如何在这样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更大发展?
朱学庆:今年是梧州建城2200周年,是梧州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大历史节点和里程碑,也是梧州发展的新起点。秉承厚重历史文化,续写现代文明新篇,推动千年古城崛起,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自治区深入实施“双核驱动”战略、加快推进两广一体化发展的重大机遇,增强战胜困难、迎接挑战的信心,咬定发展不放松,咬住目标不动摇,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推动城市建设扩容提质,推动民生福祉持续改善,推动梧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更大发展。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发展新理念,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扩大经济规模与提升质量效益并重为基本要求,以开展项目攻坚年、服务企业年、园区建设(招商)年活动和安居乐业工程“三年一工程”为抓手,切实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努力保持略高于全区平均水平的发展速度,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加快推动实现与全国和全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基本建成西江黄金水道上向东开放的龙头城市,实现基本建成布局优化、生态宜居的桂东南城镇群核心城市“三个实现”奋斗目标落实。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发展实体经济,夯实稳增长根基。实体经济是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转型升级的主要载体。要把做好实体经济作为适应引领新常态的关键举措,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不断做大增量、优化存量、提升质量。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坚持项目集中园区、产业集中发展,通过纵向延伸拉长制造链条,横向拓展完善配套功能,集中力量打造高度关联、相互支撑的产业链,实现集群效应和规模效益。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以节能环保、生物制药、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为突破口,抓好项目引进和产业配套,建设一批服务功能突出、产业特色鲜明的新兴产业基地。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着力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在81万吨以上。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实现林下经济产值75亿元以上。提速发展服务业。推进市商贸物流园区等13个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培育发展冷链物流、仓储配送和各类专业市场,优化重要交通节点间的运输方式,加快构建高效快捷的现代物流体系。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梧州高新区要全力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加大服务企业力度。组织开展突出问题解决年活动,把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积极为企业发展营造宽松环境。
扩大有效需求,强化稳增长支撑。坚持市场导向,以新供给带动和释放新需求,以扩大有效需求倒逼供给升级,实现稳增长和调结构互为支撑、互促共进。狠抓有效投资。深入开展重大项目攻坚年活动,力争年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70亿元以上,其中重大项目投资400亿元以上。培育消费热点,力争旅游总收入突破200亿元。稳定外贸增长。积极实施第二轮“加工贸易倍增计划”,加快培育一批重点加工贸易企业,推进新型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与本地企业合作,提升中小外贸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深化区域合作,以向东开放带动全面开放。加快向先进生产力靠拢,不断提升开放合作水平,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开放合作格局。全面务实推进区域合作。深化与广州、佛山、肇庆、云浮、茂名等城市的战略合作,重点推动柳肇铁路、西江航道整治、粤桂梧云国际农产品商贸园等56项重大合作事项(项目)。大力推进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全面落实《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改革创新总体方案》和3个配套文件,完成行政审批制度、金融体制、人事管理制度等专项改革任务,与肇庆共同组建粤桂投资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力争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到660亿元以上。
坚持改革引领,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强化问题导向,突出重点,扭住关键,精准发力,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见到实效。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要素市场改革。
加大统筹力度,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以规划为引领,以项目为支撑,全面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努力提升城乡品质和一体化发展水平。继续实施城市建设提升工程。以梧州建城2200周年为契机,筹集资金54亿元以上,组织实施一批城建项目建设,重点抓好基础设施、新区建设、旧城改造、安居工程、公共服务、环境优化等6大类项目,实现城市建设三年提升工程圆满收官。加快打造特色城镇群。强化中心城区与城镇协同发展,加快培育一批富有特色和活力的现代化城镇。推进宜居乡村建设。完成农村垃圾治理两年攻坚任务,加快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改进垃圾分类收运体系,逐步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目标。在巩固提升“清洁乡村”“生态乡村”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宜居乡村”建设活动,重点实施产业富民、服务惠民、基础便民等专项活动。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保持生态环境优势。协调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加大环境整治力度。严格执行“大气十条”,继续加强工地施工、道路扬尘等污染治理及重点大气污染源的监管力度,加快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确保氮氧化物、PM10等指标控制在自治区下达范围内。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快 “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带动循环再生产业发展。巩固扩大生态优势。坚持生态效果与景观效果相统一,实施森林质量提升、城市绿化增量提质、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扩面工程,巩固和扩大“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
致力共建共享,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普惠性、均等化、可持续发展,不断补强民生短板,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持续打好脱贫攻坚战。深入实施精准脱贫“七个一批”“十大行动”,在巩固2016年脱贫成果的同时,确保今年实现7.5万贫困人口脱贫、68个贫困村和蒙山县脱贫摘帽。强化基本民生保障。筹措资金45亿元以上,继续集中力量办好一批民生实事。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提升社会治理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