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01日 星期三
微信渐老,新浪微博逢春 社交媒体“下半场”谁主沉浮

IT辣评

    点评人:本报记者 王小龙

    2月23日,新浪微博发布2016年全年财报。微博全年总营收同比增长45%,达43.83亿元人民币,全年净利润大幅增长180%。在微博的强势推动下,新浪全年营收首次突破10亿美元。除财报外,微博的月活跃用户数据也非常好看:截至2016年底,全年净增7700万,达到3.13亿,移动端占比达到90%。

    看到这些数据,人们不禁要问一句——这还是那个已经没落了的微博吗?

    最初的几年,新浪微博通过邀请明星、学者向普通大众辐射,围绕公众话题,形成注意力中心。这种精英化的策略,为其带来巨大流量和关注度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受挫后,微博开始改变思路,用基于兴趣、位置和内容质量的乱序时间流来吸引二三四线城市用户和中老年用户;用短视频、直播和垂直自媒体来笼络年轻群体,这些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数据显示,从2014年第四季度开始到2016年年底,微博连续11 个月实现30%以上的月活跃用户增长,在总数上直逼社交媒体“鼻祖”推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新打开自己尘封已久微博账号。虽然页面已经陌生地让人有些认不出来,但在看倦了朋友圈里满屏的推广和链接后,这里倒更像是一处清静所在。

    相应地,起初,微信最大的卖点是“私密”,朋友之间大都相互熟识。巨大用户基数和强社交属性为微信带来了近乎无限的商业变现空间,各种模式层出不穷,各种玩法让人眼花缭乱。慢慢地,微信从一款即时通信工具,变成了一个几乎无所不能的万能平台。在深刻地改变生活和社交方式的同时,微信逐渐偏离的“初心”,原先的“私密”早已不在,温情的朋友圈也沦为一个秀场,充斥着微商、广告、推广、求赞……满是套路,真诚难觅。

    虽然相对于微信,微博的体量不大,用户数也不可同日而语。此外,还有QQ、今日头条这样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但对互联网下半场而言,时间才是真正的战场和唯一刚性的资源。谁能抢到用户的时间,谁才能笑到最后。互联网行业瞬息万变,所有的产品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只有紧跟用户需求、自我革新,让产品不断迭代,才能获得持续的吸引力和商业机遇。

    至于这个“下半场”到底会是谁的主场?现在还真不好说。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