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土耳其举行的2016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上,由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设计布展的“中国华园”室外展园,获得“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大奖”和“安塔利亚世园会组委会金奖”两项最高奖项,这是中国赴境外参加历届世园会首次赢得大满贯。
“中国华园”总面积3150平方米,以精湛的造园施工技艺、精美的园林景观效果,被作为中土建交45年周年纪念礼物,永久留在土耳其安塔利亚。
“中国华园”精雕细琢的背后,正是设计者对“工匠精神”孜孜不倦的追求。在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徐向明看来,农业人才培养已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旧时代,亟须“工匠精神”的注入。
这几年,为了筑园,长时间的出差已成为苏州农职院园林工程学院院长周军生活的常态。2012年荷兰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中国园”、2014年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江苏园”等都是由该校主导设计和建设的。而此次“中国华园”,苏州农职院通过竞标,承担了具体设计布展任务,50多名师生远赴异国历时半年全程参与建设和维护工作。
“我们不是单纯‘筑’一个园林,而是将项目融入教学,教师‘做中教’,学生‘做中学’,让创新精神和创意思维不断碰撞。”周军告诉笔者。作为中国近现代园艺与园林职业教育的发祥地,鼓励师生“上一线”“接地气”,是苏州农职院老一辈留下来的传统。然而,如何让实践变得丰富多彩,满足更多学生的需求,考验着学校的智慧。
多年来,学校人才培养紧贴企业、行业需求,始终坚持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路径,紧密依托“江苏现代农业校企(园区)合作联盟”,成立专业群建设理事会,创新实践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共建“融入性”校企合作平台,实现“教授工作站”和“大师工作站”双站撬动,激励校企人员互兼互聘,校企联动共建“江南园林班”,量身定制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如今,苏州农职院的实践基地多达300多处,师生奔波在工地、园林与课堂间已成为一种常态。苏州农职院院长李振陆认为,“工匠精神”的核心在于创新,而要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关键是要营造氛围,放水养鱼。李振陆告诉记者,除了精进技艺,学校还通过“文化育人”和“技术育人”双线并举,提高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度。借鉴苏州园林传承“文化筑园”,借助计算机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虚拟筑园”,校内实训工场实施“仿真筑园”,依托联盟企业真实项目进行“实战筑园”,层层递进,有效助推工匠精神落地,成为“现代学徒制”的教学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