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2月16日 星期四
南京晓庄学院:送科技服务到“田间地头”
通讯员 王延光 本报记者 张 晔

    春节前,记者来到南京高淳区双游村,养殖大户诸培华高兴地告诉记者:“南京晓庄学院周业飞老师的技术太好了!他的新技术帮助我的10万只肉鸡额外增加利润22.4万元。”

    近年来,南京晓庄学院积极对接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紧紧抓住南京市和江苏省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社会转型的重要机遇期,凝练研究方向、汇聚研究队伍,发挥专业、技术和人才优势,以实现科技创新为核心目标,开展有组织的科技创新研究,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食品科学学院周业飞博士的科研成果“一种生物活性小肽、其合成方法及其作为畜禽饲料添加剂的用途”获国家发明专利,并已成功转让,使企业和生产厂家年销售额增加400万元。他还承担了江苏省农委三新工程项目、南京市农委生物农业项目和农业科技精准扶贫项目,使核心示范户年增收30万元,贫困户人均年增收1万元。他先后承担了南京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和江宁区防疫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培训任务,累计培训学员315名。周业飞告诉记者:“我们的科研成果要真正服务于老百姓,让他们的钱袋子切实鼓起来。”

    学校药用菌物研究所所长张李阳教授和她的团队将黄芪药渣变废为宝,研发出新型饲料添加剂“芝芪菌质”,有多个国家发明专利做支撑,帮助江苏溧水区、海安县等地肉鸡养殖户增收,江苏高淳区、金湖县螃蟹养殖户也因此致富,亩产增加8.5%,规格增重11克/只,亩效益增583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张李阳教授说:“我们的价值不仅体现在课堂上,也要在田间地头发挥作用。”她进一步延伸产业链,种植新型有机食用菌并开展相关科普工作,每年有3万名南京市中小学生加入食用菌大课堂,通过自己种植和收获研究所研发的菌种袋,体验培养菌菇的乐趣和意义。研究所还对农民进行培训,教会他们如何培养、管理、采摘食用菌。

    学校应用生态研究所所长李朝晖教授带领南京30多所学校的500多名学生与家长,建立了150个蝴蝶随机监测点与50多条监测样线,开展生态环保研究,被誉为“蝴蝶教授”。他正在筹建“江苏蝴蝶监测网”,网站除了介绍蝴蝶、环境方面的相关知识外,还会给市民提供参与环保的新途径。民众可以自己设计监测路线,定期观察蝴蝶的动态,拍成照片并将相关信息上传到网站。“日积月累,我们的监测会越来越细化,得出的环境变化结论也会更加精确。”李朝晖希望发动更多的志愿者参与“蝴蝶追踪行动”,认为只有全民行动起来,恶化的生态环境才能慢慢改善。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