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2月08日 星期三
官司缠身!高通模式还能走多久
本报记者 刘 艳
CFP供图

    一方面与被戏称为“最后的战士”的魅族握手言和,标志着高通(Qualcomm)“专利维权”的胜利;一方面又不断被各国乃至科技企业诉讼,一茬接一茬的“控诉”又指向高通的专利授权模式。在收到韩国政府的巨额罚单后,高通又遭苹果在美中两国的起诉。

    有数据显示,在2009年到2016年,高通在全球范围内因垄断或妨碍公平竞争等问题,被罚总金额已达40多亿美元。

    高通独特的盈利模式至今无人能仿效或追随,虽然始终被拷问是否合理,但长时间的商业博弈后,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还是与高通签下专利授权许可协议,标志着至少在当下,高通的专利许可授权收费模式有立足之地。

    苹果缠战高通

    虽然与三星跨时几年的专利战至今都没有结果,前不久和诺基亚因侵权问题又闹上了法庭,但这并不影响苹果又缠上了高通。苹果在专利纠纷案中从不示弱。

    1月18日,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以下简称FTC)拿苹果手机开刀问责高通,指控高通利用反竞争策略维护其在手机关键芯片业务领域的垄断地位,成为行业标志性事件。三天后,苹果就一项涉案金额达10亿美元的专利授权事务对高通提出了指控,被业界称为对FTC的回应。最近,苹果又把诉讼战火烧至中国,称高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及标准必要专利实施许可条件纠纷。

    FTC称,高通将所有移动手机系统几乎都会使用到的基本专利作为特有专利授卖,并从中获取了高额利润,有违公平竞争。高通方面给出的解释是,该公司的专利授权沿用着长达20年的行业标准,被行业内广泛应用无可厚非。

    苹果在中国提起的第二个诉讼指向标准必要专利实施许可条件纠纷,其潜台词就是要确认高通在专利许可合作中违反了“公平、合理和非歧视的许可义务”。

    高通执行副总裁、总法律唐·罗森伯格顾问说:“苹果公司(中国公司)提起的诉讼,不过是苹果公司为降低其因使用Qualcomm技术而应付费用所发起的行动之一。我们向苹果公司提供的许可条件,与超过100多家中国公司同意并接受的条款相一致,但苹果公司完全拒绝考虑我们的要约。这些条款与Qualcomm在2015年向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交并得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同意的整改方案的条款一致。”

    业内都心知肚明的是,高通在专利许可授权中不太可能做到“公平、合理和非歧视的许可义务”,毕竟每个手机厂商的规模不同,议价能力不同,从而导致了专利费收取标准不同。

    最近几年,高通被指控垄断的案例屡见不鲜。2015年2月,高通在中国市场被处以9.75亿美元的罚款。2015年12月,欧盟指控高通滥用市场领先地位阻碍对手竞争。2016年12月,韩国公平贸易委员会向高通施加了1.03万亿韩元(约合8.54亿美元)的处罚,但高通否认这项指控并矢言上诉。

    唐·罗森伯格说:“Qualcomm已准备好在全球任何地方捍卫我们的商业模式。一直以来,Qualcomm的发明为移动通信生态系统的发展和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对此我们倍感自豪。”

    高通盈利模式遭遇强挑战

    这是一轮对高通商业模式发起的新挑战,高通售卖芯片+专利许可的捆绑模式,是否将因此被撼动?

    Comobs创始人赵宇说:“诚然,我们应该尊重知识产权,但这并不能被混淆为可以打着尊重知识产权的旗号为由去垄断芯片市场,因为芯片、专利是不同层面的事,进行专利授权的许可并不意味着使用高通的芯片。”

    “企业间所有诉讼的根本都是基于商业利益最大化的考虑,”赵宇认为,苹果最终的目的并非所谓的高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及标准必要专利实施许可条件纠纷问题,更多的或许是一种市场策略。

    数据显示,最近一个财年,高通的营收达到235亿美元,苹果和三星就为高通贡献了其中约40%的营收。市场研究机构TechInsights主管技术信息的副总裁吉姆·莫里森表示,苹果一直以寻求多方供应商来获取低价供应链而著称。

    显然,只有1个基频芯片供应来源让苹果感到不安。当英特尔成为iPhone 7移动芯片的第二家供应商后,在苹果这里,高通一家独大变成了两家抗衡。赵宇说:“英特尔的基带技术落后高通太多。从这一层面来看,双方彻底翻脸的可能性不大,但有了英特尔,苹果便有了更好的和高通谈价的资本。”

    虽然高通在专利收费模式上一直未被动摇,但近几年高通因垄断问题已多次被调查和罚款,这次有了苹果的加入,难免会出现“量变到质变”的情况。赵宇表示,结合此前的反垄断调查最终结果及处罚,苹果在中国胜算几率较大,而最终结果或许将成为影响苹果在美起诉高通的样本。

    但是,苹果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导致高通的专利收费模式土崩瓦解吗?

    业界对此持观望态度。高通某友商表示,高通的商业模式存在的合理性在于,它在技术和标准并由此延伸到产业上的强大话语权。一次又一次的诉讼,加上进入5G时代及万物互联场景后,或许会使高通固有的商业模式带来调整,但说苹果的诉讼将引发高通商业模式的土崩瓦解有些言过其实。

    该友商强调,在诉讼之外,也应看到高通在一定程度上普及了市场对知识产权的尊重,高通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迫使国产手机厂商思维转变,更加注重技术研发、专利部署。

    延伸阅读

    “围殴”高通有道理

    高通将芯片和专利费进行捆绑销售,这种模式使得几乎所有人都无法逃出高通的“五指山”。

    高通业务分为芯片业务和专利业务两个部分,这两个业务形式上归属高通下属的两家公司,彼此独立,高通的两个业务也是分开与客户签订合同。但实际上,如果不和高通签订专利协议并缴纳专利费,就无法从高通拿到芯片。

    没有高通的芯片,很多智能手机都要停摆。

    不仅如此,高通还发明了一种新的专利模式,与众多ICT(信息、通信和技术)公司交叉许可,如果这些公司不签协议,就得不到高通芯片,而签约之后,高通还照样向这些公司收取5%专利许可费。这对有大量专利的公司而言,相当于免费向高通提供专利——因为这些公司和其他没有专利的手机厂家一样,向高通交纳相同的专利费。

    但是,高通通过这种专利模式,向客户提供了“安全”的产品,即不会引起专利诉讼和纠纷,因所有相关专利都被高通以上述方式整合在一起。由于不会引起专利纠纷,高通手机芯片自然更受欢迎。

    高通并不依靠手机芯片赚钱,主要靠专利许可。所以高通的策略是手机芯片价格低廉,让竞争对手没有利润空间,竞争对手又无法像高通一样靠专利许可收费,很多竞争对手退出竞争,这就逼得手机企业不得不使用高通芯片,又加大了高通在专利许可上的优势地位。尽管专利许可收费只贡献了高通1/3 的营业额,却贡献了70%左右净利润。

    即使是竞争对手的市场,高通也能掌控。据了解,2012年高通几乎垄断了中国3G智能手机芯片。华为的海思只供本企业使用,所以占比很小,而联发科的芯片还在转型重生中。截至2013年,联发科依靠在中国智能低端机上的突破,占领不到10%市场。

    但即使是使用联发科的芯片,也逃不脱高通5%专利费。联发科无法绕过高通专利,高通通过授权方式,要求联发科提供客户名单和销量,直接向联发科下游客户收取专利费。

    这就是高通霸道的地方,也是反垄断法不允许的。高通的精明在于,不是向联发科而是向其下游客户收取专利费。芯片价格本就不高,专利费占比太高显得不合理,向手机厂商收取显得比例不高,但绝对金额又不少。(余胜良 阮润生)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