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2月03日 星期五
优秀科研论文皆应附带科普文章
□ 王大鹏

    媒体是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重要渠道,经过同行评议后发表的科研论文应该成为媒体采写科技新闻报道的重要来源。而现实情况是,阅读科技期刊或者科研论文的记者并不多见,这一方面体现出科技期刊的自我宣传尚有改善的空间,因为科研成果的发表不应该成为终点,而应该是一个新的科学传播的起点,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另外一方面也要求科技新闻记者更加关注科研成果的发表,并按图索骥,从科研论文中找到满足公众需求的科学新闻报道。科研论文发表后只有经过传播才能被广大公众知悉,否则相当一部分成果将无法发挥实际作用,这需要科技期刊、科研人员和科技新闻记者的共同努力。

    如何将科研论文与公众的日常生活关联起来,让科技新闻报道更接地气,让公众能从这些成果中受益,进而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值得讨论和关注。

    自从科学成为一门专业,科学家成为一个职业并形成自己独立的话语体系之后,科技期刊就成为了科学家们交流和传播的重要平台,而科学家向公众进行科普则被认为有些“不务正业”。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众多科学家还是义无反顾地对公众进行科学普及,比如在19世纪晚期,美国科促会的所有成员不仅是杰出的研究人员,还是在当时的科普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或者多篇科普文章的作者。

    为了让优秀科研论文能更好地转化为科普内容,中国科普研究所科学媒介中心自2016年开始设立了“刊媒惠”活动,旨在通过科研论文作者的现场阐释,将优秀科研论文的科普意义传播给广大公众,并且搭建科技期刊与媒体交流的平台,该活动将一系列优秀科研成果传播给了广大公众,同时为媒体提供了及时、科学、准确的信息。

    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武汉分院党组书记陈平平就曾呼吁“做到每一篇科研论文后面,都有科普文章、书籍、视频”。在去年召开的“科技三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也做出了“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的重要论述。这凸显了科学普及的重要性,因为“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实证研究也表明,被媒体报道过的科研论文的引用率比没被报道过的论文引用率高得多,而类似的“刊媒惠”活动将进一步衔接起科研人员、科技期刊和科技媒体,让广大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