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收益奖励“原创者”、启动科技成果增值工程、允许学生三年内以无偿许可知识产权的方式使用科技成果……1月20日,东南大学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东南大学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施方案》,推出“18条”新举措破解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难题。
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面临三个难题
东南大学副校长吴刚介绍说,一直以来,高校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面临三大难点:一是评价体系问题,此前更关注成果产出,对成果转化的关注度不高,无论是对学校还是教师来说,更关注发了多少论文,申请了多少发明专利,不关注这些成果多少得到了实际转化;二是体制机制问题,长期以来约束高校教师进行科技成果高效转移转化的系列障碍还没有得到有效破除;三是能力问题,高校教师擅长教学和科研,但并不一定了解企业管理、资本运营、税收政策等等,这也给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带来一定约束。这次东南大学推出的实施方案正是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70%收益奖励“原创者”
东南大学“18条新政”从激励政策上引导老师注重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积极鼓励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益分配政策。方案规定:以技术转让或者许可方式转移转化职务科技成果的,学校从技术转让或者许可所取得的净收益中提取70%的比例用于奖励技术团队和发明人,学校、学院(系)分别按20%、10%的比例对净收益进行分配。据了解, 70%的奖励额度在全国部属高校中排在前列。
该校资产经营管理处处长江汉介绍说,这是东南大学第三次调整分配政策,由2003年最初的40%到2012年的60%再到现在的70%,学校对“原创者”的奖励力度越来越大,这也充分体现了学校对团队和发明人的激励和期许。
根据方案,今后将在评价体系方面更加关注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而评价的标准不会再去数得到了多少个发明专利,更看重的是专利是否是高价值的,是否可以进行转化,是否可以投入应用。
方案还提出要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建设。学校将加强技术转移分中心建设,尝试以委托专业技术转移转化机构、中介结构等多种形式的技术转移模式开展技术转移工作。将会培养一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专业人才和技术经纪人队伍帮助教师完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
作为创新点之一,方案计划启动科技成果增值工程,建立高价值科技成果库。由简单的成果发布、与企业的对接,变为更专注于高新技术应用场景的创新设计和具体化,提升科技成果的应用价值。这项增值工程不仅对于高校、企业、投资方之间能够产生积极的联系,同时也会指导老师在科研工作中围绕市场的需求调整研发工作,适应市场的需求。
大学生创业有了科技成果源
方案的另一亮点还在于,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融入学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这其中就包括:教师的科研成果可以三年内以无偿许可知识产权的方式,向学生授权使用科技成果,引导学生参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尝试应用型学科的课题研究、毕业设计和学生创业相结合,探索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有机衔接。
据了解,在东南大学国家科技园中已经有一批学生创业的企业用的就是老师的成果,这不仅缓解了老师教学科研的同时对成果转移转化无法投入精力的问题,学生在校期间也得到了很好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训,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创业企业。通过老师的成果三年内无偿许可知识产权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学生创业企业的高科技的含量,同时又能够通过学生的创业,把企业做强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