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1月11日 星期三
百年煤城变脸记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以科技产业推动转型跨越

    □ 本报记者 魏 东  通讯员 闫盛霆

    在1904年就开采出第一眼煤井的淄川区地处鲁中腹地,是历史悠久的老工矿区和新中国能源、原料重要产地。随着资源的枯竭,该区2011年被列入国家第三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试点。2016年,淄川区转型取得显著成效,三次产业比例由原来的1.6∶59.1∶39.3已转变为1.5∶57.4∶41.1。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新装备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每年保持30%的增幅,9家企业生产11个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国第一。

    依托当地资源发展起来的资源型企业占到淄川区工业结构的50%,资源的枯竭,让这些企业面临着重重压力。在推进资源城市经济转型过程中,他们坚持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作为经济转型的主攻方向,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建立机制、集聚要素,加快推进经济转型。

    为建立完善接续替代产业培育机制,该区设立总额3.5亿元的政府引导、信贷担保合作、创新引导等基金,出台了《淄川区推进企业精细管理创新提升行动计划》、《淄川区区级政府引导基金管理办法》等20余个促进工业转型发展的政策文件,并对重点企业实行帮包机制,及时掌握企业关键难题,一企一策落实解决措施。为使企业放下包袱,轻装前行,该区还深入开展降低实体经济成本行动,以确保各项减税清费、减负增效政策落实到位。他们还大力支持优质企业上市挂牌和再融资,扩大直接融资比例,通过举办银企合作促进会,实施融资增信工程,在2016年新增贷款30亿元,大大增强了企业抵御经济下行、保发展谋转调的信心和能力。

    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淄川区以首批总投资531.9亿元、年度投资180.6亿元的179个区级重点项目为抓手,全力以赴推进北汽新能源汽车、中船国防动力电源等一批高端项目,打造出了支撑发展、带动转调的重大增长极。在建立以园区为核心载体的发展支撑平台上,该区以经济开发区作为主体,按照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的标准定位规划,重点发展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新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昆仑高端机械装备制造基地和罗村、双杨新材料产业园为“两翼”,重点发展产业关联、产能倍增、产业配套、产品高端的产业集群。为促进企业腾飞发展,他们将总额3.5亿元的政府引导专项基金为骨干企业及中小微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和贷款贴息支持,使“中国建筑陶瓷产业基地”“全国纺织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示范地区”“山东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一批重点基地得以顺利建成并发挥出技术引领作用。

    在建立创新驱动的产业转型升级内生动力机制上,该区以重点抓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研发平台建设为纽带,全面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研发经费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设立了风险补偿金,建立起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创新项目融资服务机制。为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该区制定出台了《淄川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办法》管理办法,依托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和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建立起以“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为链条的“3+3+3”创业扶持机制,同时实施五个“零成本创业”措施,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良好环境,并每年拿出100万元对引进的各类高端人才给予补贴。2016年,该区直接扶持301人创业,实现创业带动就业3400多人。他们还每年组织“百名专家淄川行”和“百企院校行”双百活动,与山东大学、天津大学等院校建立长期科技合作关系,打造了多个技术服务平台,为全区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破蛹化蝶,凤凰涅槃。当前,这座资源枯竭、百废待兴的老工业城市正通过科技产业引领焕发出勃勃生机。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