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网络) |
■潮流指南针
社交媒体平台像一张张柔韧又严密的网,把现代人紧紧“套牢”。我们抱怨它们让人难以释手,浪费了我们太多时间,同时又情不自禁地在一个又一个社交平台之间辗转流连,醉心于各种帖子、点赞与评论之中。这对我们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相比使用较少社交媒体平台的人,使用多个社交平台的年轻人出现抑郁或焦虑倾向的几率更大,但目前科学家尚未对二者之间的导向关系得出定论。
从2014年起,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对1787名19岁到32岁的美国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他们对包括脸书、推特和优兔等时下最受欢迎的11家社交媒体的使用习惯以及对他们产生的影响。
结果显示,在平衡了诸如种族、性别、婚恋状况和收入等影响因素后,受访者中使用7到11个社交媒体平台的人,出现抑郁症状的几率是仅用两个以下平台人的3.1倍。这一研究成果将正式发表在2017年4月号的《计算机与人类行为》期刊上。
主持这项研究的匹兹堡大学医学院媒体、科技和卫生研究中心主任布莱恩·普里马克称,这项研究确认了使用多个社交平台和抑郁倾向之间的关联,可为心理医生在会诊时提供参考。
研究人员分析,导致这种现象可能有三种原因:一是在多个社交媒体平台间转换这种多任务动作本身就与认知困难和随之而来的精神健康问题相关;二是各个平台之间的潜在规则、文化认同和架设体系不同,因此在多个平台之间转换的过程会带来负面情绪和情感;三是在越多平台展现自己,造成社交失礼和尴尬的场合和概率越高。
普里马克同时表示,虽然使用多个社交平台与抑郁之间已被证明有关联性,但二者之间谁导向谁还无法定论。
普里马克说:“当然目前还不能得出结论,究竟是具有抑郁或焦虑症状的人更倾向于使用多个社交媒体平台舒缓情绪,还是这种在多个平台寻求展示的努力本身会引发抑郁或焦虑,但无论是哪种情况,目前的研究都是很有价值的。”
该研究团队的另一位成员、精神病学家塞萨尔·埃斯科瓦尔-比埃拉表示,了解人们应用多个社交媒体的方式和体验,以及可能出现的抑郁和焦虑类型是他们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他们希望这一研究最终能有助于设计出有针对性的干预办法,为提升大众心理卫生健康提供帮助。
这样的研究结果,是否让你突然意识到什么?社交平台本就是一种工具,我们使用它们的初衷是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与世界保持对话,而使自己不至于孤立隔绝。但有时社交平台却反过来成了我们的主人,它们奴役着我们去发帖、去点赞、去评论,以让它们保持生命,生生不息地滚动下去,并将越来越多的个体卷入其中,再难逃脱。更可怕的是,很多人同时被很多社交平台所奴役。最后的结果很有可能是,我们不但没有感到自己与世界之间的关系更融洽,反而常常觉得自己手足无措,不知该如何与世界相处。
说到此不禁想到,如果未来有一种发明,可以帮助人们适度使用社交媒体平台,避免沉溺其中,倒不失为一种拯救众生的发明。只是在这种发明出现之前,我们只能“好自为之”了。(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