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12月30日)
本周焦点
新方法制出直径仅三个原子的电线
美国斯坦福大学和能源部斯坦福线性加速器中心(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方法,利用金刚烃制出直径只有3个原子粗细的电线。尽管目前存在的自组装技术不少,但能将固态晶核组装成具有良好导电性的纳米线,这种新方法还是第一个。这一技术在制备新型发电纤维、光电设备等方面具有广泛用途。
本周明星
两种材料能耐近4000℃高温
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研究人员发现了两种能耐受近4000℃极端高温的材料碳化钽(TaC)和碳化铪(HfC),其中碳化铪的熔点达到3958℃,创最高纪录。这两种耐高温材料能用于极端环境,如新一代超音速飞机或太空飞船的热防护系统或核反应堆超热环境中的燃料涂层。
一周之“首”
首种高效埃博拉疫苗发布
世界卫生组织12月23日宣布,由加拿大公共卫生局研发的疫苗可实现高效预防埃博拉病毒入侵,全球迎来首种可预防埃博拉出血热的疫苗。生产疫苗的美国默沙东公司已获得美国和欧盟方面的一些资格认证,这有利于相关监管机构加快审核这种新疫苗,使其尽快投入应用。
本周争鸣
要不要和外星人“打个招呼”?
“向地外文明发送讯息计划”(METI)将向我们最近的邻居——比邻星发送讯息,这将是人类第一次将信号强大、不断重复且有明确意义的消息发送至太空。但该举措引发了巨大争议,若外星人心存敌意,我们还要主动把自己的“坐标”暴露给其他文明吗?
一周技术刷新
人工智能“听”出潜在机器故障
一家以色列创业公司“3D信号”提出,使用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可以听到机器或汽车的警告信号,并据此在故障发生前5小时预警即将发生的问题,精度达98%。
美开发出新型自愈材料
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拥有自愈能力的透明、高延展性导离子材料。这种材料可赋予机器人发生机械故障后的自愈能力、延长电动汽车及锂离子电池使用寿命,以及改善医学和环境监控领域中生物传感器性能等,应用潜力广泛。
前沿探索
新评估方法专“盯”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看起来像痣,但形状和颜色往往不规则,难以区分是良性或恶性,诊断难度很大。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开发了一种自动化技术,将成像与数字分析和机器学习相结合,帮助医生在早期阶段检测黑色素瘤。
石墨烯在室温下实现自旋过滤
美国海军实验室将一层石墨烯置于镍层和铁层之间,制造出了首个能在室温下过滤自旋的薄膜结点设备,表明自旋过滤效应也能在室温低电阻设备内工作。最新研究将有助下一代磁随机存储器(MRAM)的研制。
奇观轶闻
宇宙同一位置探测到多次射电暴
天文学家日前在宇宙中同一位置检测到6次快速射电暴(FRBs),而该位置此前就已报告过11次射电能量爆发。该现象成因迄今仍是谜团。现在,科学家给出的解释之一是,在距离地球30亿光年的深空中,或隐匿着我们期盼已久的地外文明。
(本栏目主持人 张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