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4日 星期六
创新昌平:科技跨越中的变与立
——来自创新型城市的一线报道

    本报记者 蒋秀娟

    昌平,坐拥居庸天险,为历代王朝的畿辅重镇,素有“京师之枕”美称。一提起昌平,人们的印象多是:生态环境好、资源禀赋独特、人文景观众多。但很少有人知道,世界上第一张耳聋基因检测芯片、世界上首例戊型肝炎疫苗、国内首款自动驾驶卡车……也是诞生于这片热土。

    如今的昌平,已成为北京北部最大的科技资源聚集地,众多的科技园区、科技企业、科技人才先后扎根于此。围绕建设国际一流科教新区的总目标,不断追赶科技创新浪潮的昌平,正以腾飞的速度实现着跨越式发展。

    从“卫星城”到资源“洼地”

    “作为昌平经济发展的龙头,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是最早加入中关村的三个分园之一,1994年就进入了国家级开发区行列。”昌平科技园区管委会工委书记、常务副主任张劲柏说,但这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人们忽略了。

    与北京海淀中关村仅“一墙之隔”的昌平在早些年总会面临这样一个尴尬的现象:即便是住在昌平回龙观或天通苑的居民,要创业的时候也选择“进城”——往南去往上地、中关村等地方,而不是往北去昌平。

    后来,昌平区政府发现,离海淀特别近事实上是昌平最好的先天优势,承接海淀的高校、科研院所等溢出的高端资源成了昌平科技发展的“捷径”。不仅仅是海淀,北京其他区县乃至国际上的高端要素也正不断聚集。

    “事实上,当北京在做‘瘦身健体’、功能疏解的时候,一些高端要素就不能在城六区聚集了,我们已经做好了空间布局准备。”昌平区区委副书记、区长张燕友说,“我们特别希望那些适合在北京发展的、高精尖的产业项目,能够疏解到昌平来。”

    经过多年的积累,昌平已形成了完备的人才梯队,特别是高端人才呈现加速集聚态势。官方资料显示,已有“千人计划”专家203名、“海聚工程”和“高聚工程”人才43名落户昌平;拥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43所高等院校和113家科研机构,以及25家央企的研发总部。

    一盘下了多年的创新“棋”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昌平发展历史上,针对不同历史时期的任务和特征,昌平先后确定了一系列科技发展思路和战略构想:从“科教兴昌”的发展战略,到“京北创新中心”崛起,再到如今迈向“国际一流科教新区”,这些都对昌平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发挥了关键作用。

    2013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关村昌平园扩区40平方公里,使整个园区达到51.4平方公里,中关村昌平园被正式纳入中关村的核心区范围,成为“中关村”第三大园区。“十二五”期间,进入高速发展期的昌平园,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0.2%,甚至高出中关村示范区整体增速9.5个百分点。今年,昌平园产业收入预计突破3600亿元,是2011年的2.4倍。

    继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区、全国科普示范区、国家创业型城市等称号后,今年5月,作为北京唯一的参选代表,昌平区以全国第一的成绩入选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9月,随着《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的出台,未来科技城建设被放到了科技创新全局的突出位置,昌平被确定为北京重点建设和发展的综合性新城之一。

    “这些确实给我们带来了很大机遇,很多资源正慢慢向这边聚集,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无为而获。围绕建设总目标,如何将丰富的科教资源高效转化成发展势能、如何打造匹配适应的环境,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昌平区委常委、副区长苏贵光表示。

    站在新的历史发展起点

    “当前,昌平发展又站上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后,围绕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北京市委市政府明确了昌平的区域定位,做好功能疏解和功能提升两大文章,牢牢把握科技创新、生态屏障、文化旅游、和谐宜居四个核心功能,努力建设国际一流科教新区。”张燕友介绍,“可以说,这为昌平深化转型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近些年,昌平加快产业转型步伐,“腾笼换鸟”“瘦身健体”,注重打造高端引领和创新驱动的竞争优势,通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和污染企业退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生产总值预计年均增长9.1%,第三产业比重实现五连增,发明专利授权量比五年前翻了三番,新培育上市企业和新三板企业17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翻了一番,昌平园亿元级企业由135家增至220家。

    “在常住人口增速回落约13个百分点、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均下降30%以上的情况下,我们保持了经济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势头。”张燕友说,“面向未来,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创新发展格局,抢抓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重大机遇,强化中关村昌平园的统筹发展机制,推进三大创新功能区联动崛起,打造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努力把昌平建成引领首都科技创新的新高地。”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