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看台
12月初,天津护仓河畔,波光粼粼的水面上,人工喷泉溅起水花朵朵,吸引了不少游人的目光。透过水面,布置在河底的水体净化装置清晰可见,正汩汩地冒着气泡。眼前的景象,令人难以将护仓河和过去的“黑臭”面貌联系起来。
事实上,护仓河曾经是当地黑臭水体治理的“老大难”之一。天津市水务局副局长李树根介绍,虽然经过多轮水环境治理,但由于护仓河河道换补水能力差,水体自净能力弱,加之初期雨水污染问题,导致河道水质不稳定,汛期容易出现黑臭现象。
2015年4月,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其中要求天津市2015年底前完成全市建成区水体排查,公布黑臭水体名称、责任人及达标期限,2017年底前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在这轮排查中,护仓河被列入天津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名单。
为了给护仓河摘掉“黑臭水体”的帽子,天津市水务局将护仓河列为重点黑臭水体治理首批试点项目,与北京国泰节水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探索以合同节水管理模式开展护仓河水生态修复。
所谓合同节水,是指节水服务企业与用水户以合同形式,为用水户募集资本、集成先进技术,提供节水改造和管理等服务,以分享节水效益方式收回投资、获取收益的节水服务机制。
天津市水务局水土保持处调研员聂荣智介绍,护仓河水生态修复项目合同期总投资1543万元,项目周期为2015年至2018年。根据合同约定,项目前期投入资金由企业垫付,项目各阶段验收合格后,政府再支付相应费用。2016年5月,第三方水质监测单位的评估结果显示,护仓河水体黑臭基本消除,主要指标基本达到地表V类标准,达到合同约定要求,正式进入维护期。
基本消除“黑臭”的同时,护仓河项目的经济效益也不容小觑。天津市水务局水土保持处鲁刚介绍,经初步测算,护仓河项目预计每年可实现直接节水经济效益在1100万元以上,其中,年节约引水冲污费用约832万元,年节约污水处理费约108万元,年节约蓝藻治理费用约54万元,年实现节能减排效益67万余元。
令李树根倍感欣慰的是,护仓河项目不仅得到了住建部黑臭水体治理督导组现场检查时给予的肯定,还极大地改善了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他指出,该项目实施过程中,天津市水务局将治理重心从单一工程治理,转变为工程治理和养护管理双管齐下,着重建立河道水体水质的长效保障机制,将增氧曝气、生态清淤、微生物降解等多种治理技术优化组合的同时,对合同节水管理模式在水生态修复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和创新。
不只是北京国泰,来自天津、四川等多家技术公司,都参与了护仓河的治理项目。在国泰节水公司总经理杨延龙看来,根治河流污染,技术要求复杂,资金投入大。对政府来说,治理任务繁重,对于单个企业而言,独闯市场比较困难。通过合同节水管理模式,搭建技术平台,引进社会力量,可以让企业之间、政府部门和企业之间形成合力。
为了推动合同节水管理模式的发展,2016年8月,水利部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行合同节水管理促进节水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该《意见》提出,到2020年,合同节水管理将成为公共机构、企业等用水户实施节水改造的重要方式之一,分类建成一批合同节水管理试点示范工程。
水利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合同节水管理试点正在有序推进中,目前已在北京、天津、河北开展试点,河南、内蒙古、黑龙江、四川和陕西等地也在积极筹备当中。2016年11月,水利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出台《“十三五”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方案》,要求各级地方政府要积极探索合同节水管理等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