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讯 (记者李大庆)12月7日在北京闭幕的第一届“数字一带一路”(简称数字丝路,DBAR)国际科学计划会议发布了《数字丝路科学规划(V1.0)》。
本次会议为期两天。来自中国、英国、巴基斯坦等国家和国际组织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共同研讨《数字丝路科学规划》及工作实施方案等。
今年5月,由中科院遥感地球所倡议发起的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启动,旨在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科学、开放与合作的、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决策支持。本次会议总结了该计划启动以来的工作,正式成立DBAR科学委员会;并成立7个科学领域工作组,分别为地球大数据平台、环境变化、海洋与海岸带、自然灾害、世界遗产、水资源与城镇化、农业与粮食安全;研讨并通过了DBAR科学规划。DBAR计划正式实施。
据数字丝路国际科学计划主席、中科院院士郭华东介绍,数字丝路科学规划明确了发展愿景,即利用地球大数据,促进“一带一路”地球科学、数据、技术和应用的科学合作,服务于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具体说就是解决“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过程中受制于对地球系统过程认识不足的科学问题;运用地球大数据提供有效的科学和决策服务;针对“一带一路”的用户和利益相关者,建立系统性的合作网络,增强能力建设和技术转化。
DBAR为十年规划,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到2019年)将主要建设地球大数据平台,建成数字丝路科学联盟,形成国际研究网络,使“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