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06日 星期二
金融圈从前那点事
文·张向荣
作者:许敬
出版社:鹭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4月

    这本书内容如其名,是写了许多金融人物的故事性传记,引人入胜。

    这些人包括周学熙、孔祥熙、宋子文等官方人士,也包括胡雪岩、席正甫、乔致庸等民间金融家和著名买办,他们活跃在近代历史的舞台,为推动中国金融业的现代转型发挥了或多或少的作用。

    其实,金融行业在古代中国是上不了台面的,也难以称之为“金融业”。这是因为历代朝廷秉持儒家“不与民争利”的观念,一般不对金融进行官营。这产生了三个影响:首先,在古代简单的经济环境下,朝廷对民间金融行业不进行干涉,不从金融行业获取利差,的确是不与民争利的,算是正面影响;其次,朝廷对于大商人大金融家,却始终予取予夺,毫不怜惜,并不保护金融行业,这又是负面的;然而,最大的负面影响则是近代之后,政府直到很晚才建立起中央统一的金融政策,才意识到金融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性。但此时国内的金融行业已经主要是外资的天下了。这种格局,也决定了新中国成立之后金融行业被政府牢牢把控,收放极为谨慎的总体态势。

    正因为此,我们应该客观评价近代金融业里的买办、金融家,他们的确为中国金融行业的发展引进了新思维、新手段,奠定了基础。

    这几年在金融行业工作,深深体会到,金融业因为钱多,确实聚拢了超多聪明人才,这些人如果去搞研究、搞学术、搞政治、搞发明创造、搞文化艺术,一定会有人能做出名垂青史的成绩。但是,因为金融业钱多,这些人统统留在了这里,他们洋洋得意乐在其中,也牢牢被其束缚,变成了高级技工。所以,近几十年来,金融行业虽然聚敛了这么多的高智商人才,却始终没有培养出极具智慧极为高明的大人物,这些圈里的金融人才,很难想象将来可以被历史记住,想想又有些可惜。

    晚清民国的这些金融家们,甚至可以下延到冀朝铸等,却因为民间与政府、国内与国外、新派与旧派的频频冲突,反而相互借势,相互对抗,出现了一批能在时代上留下深刻印迹的人物,这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时势造英雄吧。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