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06日 星期二
《湖南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 践行创新型湖南建设纲要 创富饶美丽新湖南

    《规划》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共分4篇12章50节,对湖南省未来五年科技创新发展做出总体部署。这一部署旨在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目标:2020年全面建成创新型湖南

    2012年,湖南率先在全国发布《创新型湖南建设纲要》,确定建设创新型湖南的主导战略。纲要提出,到2015年基本建成湖南特色的创新体系。到2020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2.5%以上,综合创新能力进入全国前10位。

    “十二五”时期,湖南省科技创新发展步入快速期,科技创新量质齐升,纲要一期目标得以顺利完成。科技成果“跑”向全球:“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轨道交通装备、杂交水稻等“领跑”全球,碳碳复合材料、中低速磁浮列车、新兴显示平板玻璃、激光烧结3D打印、IGBT等创新成果“并跑”世界,光伏设备、风电、高压输变电等技术水平“跟跑”国际前沿,区域创新综合能力排名全国第11位。

    《规划》与《纲要》保持了目标上的一致,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省科技创新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前10位,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同时,提出全面建成创新型湖南的发展目标。并据此细化规划目标:

    围绕充分释放人才活力、培育科技创新战略力量、构筑开放合作创新格局,提出了健全科技创新治理机制、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进科技金融紧密结合、强化军民深度融合等5个方面的改革重点;

    提出了“湖南特色”的“1105”科技创新任务。围绕一个长株潭自主创新核心增长极,实施高端装备、新材料等十大优势领域产业技术创新链计划,推进前沿科技引领、重大科技工程与专项推进、高端人才与重大平台建设、科技创新创业促进、区域创新发展协同等五大科技创新专项行动。

    定位:跳出科技谈科技  服务经济大格局

    从规划的制定看,呈现出五大特点:

    规划定位上,首次将“科技规划”升格为“科技创新规划”。《规划》跳出“就科技而科技”的一般性科技规划范畴,着眼于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全面创新,加强创新供给,加快动力转换,建设创新型湖南。编制的是一个科技经济结合、发展改革并重、服务经济社会民生发展的科技创新规划;

    目标凝练上,更注重“导向”性,对全社会创新的导向性。《规划》就创新型湖南建设、如何反映创新驱动发展成效、科技创新质量和竞争力、创新创业环境建设等四方面提出了定性和定量的发展目标,并确定了12项具体指标;

    任务部署上,着力建设具竞争力的创新型经济。《规划》不仅“规划”科技本身的改革和发展,更开放的面向经济主战场、科技前沿和重大需求。《规划》提出了基于“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形成中的创新改革试验示范经验,把打造科技创新先发优势、抢占产业技术新高点、培育科技创新战略力量、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构筑开放合作创新大格局作为重点任务支撑;

    顶层设计上,着力打通“全链条创新通道”。着眼于强化创新供给,加强规划与计划对科技创新资源的统筹配置,提升政府创新服务与治理水平。从创新链出发,涵盖上游的基础研究原始创新、中游的技术创新、下游的技术推广和产品产业化全过程,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服务链的“五链融合”。特别是,《规划》重点紧扣国家和省重大战略部署与优先发展领域,来实现技术创新从原来的“点布局”到整个产业创新“链布局”的转变。基于创新全链条的布局,有利于按图索骥,切实引导各类创新要素集中目标、资源和力量集中,营造全社会创新生态;

    改革发展上,强调科技经济深度融合,积极补“短板”,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事关全局的突出问题,破解难题。如:县域经济创新发展不足,规划设计中着力强化对基层科技工作的系统设计与指导支持;非公经济创新发展不强,提出具体政策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支持,积极引导非公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对外开放度不够,则政策引导深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利用国际科技创新资源;科技金融环境不优的,则着力构建“创新+创业+创业投资”的创新发展模式。

    总体来看,《规划》的形成,富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充分体现了科技创新的内涵,对未来五年湖南改革创新发展的“科技路线”,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与可操作性。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