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3日 星期日
■相关链接
宇宙早期的夸克-胶子浆
宇宙的一小部分,每一个像素都代表了一个星系。在大尺度上,宇宙在所有方向以及所有位置都是一样的。

    大爆炸理论先驱是位天主教神父

    20世纪20、30年代,“大爆炸”理论开始萌芽。比利时的乔治·勒梅特在此事的起步阶段起了带头作用,他于1927年左右提出的“原始原子”、“宇宙蛋”理论,乃是“大爆炸”理论的鼻祖。

    勒梅特有牧师身份,受过完整的现代物理学训练,也熟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虽然一直在宗教大学任物理教授,但他反对把大爆炸理论和神创论扯在一起。

    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根据假说提出星系的红移量与星系间的距离成正比的哈勃定律,并推导出星系都在互相远离的宇宙膨胀说。1946年,美国物理学家乔治·伽莫夫正式提出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由大约14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

    “大爆炸”名字出自坚定反对者

    直到上世纪60年代,物理学家们对宇宙拥有一个起点这一想法仍有争议。有意思的是,“大爆炸”(Big Bang)这一名字实际上是由该理论的坚定反对者——英国物理学家弗雷德·霍伊尔取的名。

    1948年,霍伊尔同汤米·戈尔德和赫尔曼·邦迪一起创立了稳恒态宇宙模型,该理论曾是大爆炸宇宙模型最有力的竞争对手。该理论认为,宇宙的性质在大尺度时空范围内稳恒不变。不仅在空间上是均匀和各向同性的,在时间上也处于稳定状态,尽管宇宙并非静止。

    虽然有越来越多证据令大爆炸宇宙模型为人们广泛接受,但霍伊尔一直坚持自己的稳恒态宇宙模型。英文“大爆炸”一词最初就是1949年霍伊尔在英国广播公司(BBC)的一次广播节目中首先使用的,本意是嘲笑大爆炸模型。在他看来,大爆炸模型最初的“奇点”难以令人接受。不过,现在历史和科学已经做出了选择。

    美国著名漫画家比尔·沃特森在其著名的漫画《凯文的幻虎世界》中,将“宇宙大爆炸”称为“可怕的空间家伙”,尽管漫画很流行,但这一称呼并没有随之家喻户晓。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