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09日 星期三
解玉福布贴画 装点多彩人生
□ 本报记者 马延芳

    第一次看解玉福制作的布贴画,会觉得有点儿水墨丹青的国画味儿,又有点儿用色夸张的油画感觉,再看,又像是色彩浓郁的水彩画。用解玉福的话说,他制作的布贴画更适合远观,最好别近瞅。画面写意风格浓重,风光也好,山水也罢,取的是意。秋风瑟瑟,随风摆动的树干。流水潺潺,静置河水的石头。牧场的秋色和农庄的生活,解玉福制作的每一幅布贴画,都取材于他最熟悉的生活。制作布贴画十二年,解玉福的人生因为这项创意变得不同。

    机缘巧合成就布贴画创意

    解玉福从小喜爱绘画,虽然因为家境原因没有系统学习过,但是他天赋比较高,又肯自己下工夫学。高中毕业后没能如愿进入象牙塔,经过几年社会磨砺,索性顺着自己的喜好,开起了工艺美术社,一边研究绘画技巧,一边靠装裱镜框养家糊口。

    “2002年开始,参加各种展览,看到人家有用麦秆做画的,有用羽毛做画的,觉得很有意思,自己也开始尝试。”说起制作布贴画的起因,解玉福觉得充满了偶然性。

    因为对艺术的理解不同,表达方式不同,解玉福放弃了模仿,开始探索属于自己的创作原料和模式。很意外的,他发现用碎布头拼贴画面更符合他想表达的意境,就这样,经过两年时间,解玉福的布贴画在不断地练习和融汇中开始慢慢成型。

    2004年,他的布贴画一经面世,就搅起了一股浪潮。所有看过布贴画的人,没有不对这种表达方式感到好奇和震惊的。但是缺乏系统理论学习的解玉福一直有个心病,总觉得自己江湖出身,所以底气不足。直到参加完在北京举行的民间工艺作品展后,解玉福才开始放开手脚,大胆创作。

    “北京的书画教授看到布贴画以后说,你这个是用布做的,真不简单。他们是中央美院的,我就想能不能在中央美院进修一下,老师说,你这个就按照自己的思路搞,进美院进修,思路被打乱后,你的作品就会被局限,就没有特色了。”回想当年在北京展览会遇到专家教授点拨,解玉福仍记忆犹新。

    《背水姑娘》是解玉福最得意的一幅布贴画作品,利用布本身的纹理,塑造出逶迤的雪山、丰收的牧场、勤劳的姑娘。高原牧区最美的秋景跃然于纸上,栩栩如生。这幅作品是2011年解玉福在北京参展时现场制作的,正巧当代艺术大师刘文西也在现场。刘文西对解玉福的布贴画创作大加赞赏,并为这幅作品亲笔题字留念。

    解玉福做布贴画完全是由一场意外引发的创作模式上的创新,对解玉福而言,这种创作模式上的创新,虽在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热衷于描绘生活本身就是既有特点又有特色的创作,只不过,他是找到了一种更适合的表达方式而已。

    创意无限成就布贴人生

    解玉福的布贴画脱胎于传统布贴画,但又不同于传统布贴画,它们不像传统的布贴画那样中规中矩。解玉福布贴画画风迥异源于粘贴碎布时的技巧,而这技巧正是解玉福布贴画制作的奥秘所在。

    解玉福说,布贴画在粘贴制作过程中,用胶不能太厚,用胶太厚,几层布贴下来,画面不轻盈。布也不能粘的太死,粘的太死,画面会显得呆板。因此碎布的边缘部分应尽可能不用胶,只有这样,粘出来的布贴画才会显得灵动。

    “胶也是用心研究了的,原来也用万能胶、白乳胶粘。但是贴上去后胶一干布就掉了。所以我后来用几种中药,还有花椒熬的胶。粘性又好,还能防止蚊虫侵蚀。”说起自己熬制的独家秘方,解玉福不无得意。

    对解玉福而言,制作布贴画就像一道永远解不完的谜,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等待你的布料会是什么颜色,又会是什么样的花纹。生活是多彩的,所以创作也是多彩的。就像生活中没有哪一天是可以复制的,解玉福的布贴画创作也没有一幅是重复的。

    2014年解玉福被授予青海省民间工艺大师的荣誉称号,而对于一名工艺大师,没有什么事能比有人愿意收藏自己的作品更值得荣耀的。

京ICP备06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