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讯 (王雁语)南宁作为获得“联合国人居奖”的城市之一,解决水问题,尤其是逐步达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热岛有缓解的效果显得极为重要。近日,笔者从南宁市海绵城市建设新闻发布会获悉,南宁市目前已基本建成四大连片海绵体,并结合实际,总结出专家认可的“南宁做法”。经过一年多的试点建设,海绵城市便民设计的成效进一步体现。
自2015年4月成为国家海绵城市试点城市以来,南宁市按照“治水、建城、为民”的总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开展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截至2016年9月底,南宁市已累计完成投资约69亿元,启动海绵项目191项,完成项目68项,在建项目61项,前期项目62项,已完工面积8.66平方公里,在建区域面积17.38平方公里。
南宁市总结出符合本地实际、经专家和上级认可的“南宁做法”:即通过雨水“断接”等技术使雨水“分散开、慢下来、吸进去、降污染”;引入绿地周边“客水”,发挥绿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作用,对城市河湖水体进行生态修复;通过管网综合整治,强化灰色基础设施功能,增加绿色基础设施,有效削减径流污染,采用流域治理思路消除城市黑臭水体。
通过对示范区汇水分区的划分,南宁市结合建设规划指标、下垫面的情况、地下水文等综合开展连片化海绵体的规划建设,不断提高“海绵效应”。目前,已基本建成了四大连片海绵体。经过一年多的试点建设,海绵城市建设的经济社会效益逐渐显现出来。南湖公园的南湖环湖路改造前是水泥路,下雨天容易出现积水,给市民的出行、健身、休闲带来诸多不便。南湖公园环湖路海绵化改造后,夜间游园、运动高峰期环湖路使用人数由改造前的2万人增加至改造后的2.5万人,使用人数增加25%。青秀山兰园及北门区改造后自然积存储蓄雨水能力1.39万立方米,可接纳客水量0.42万立方米。通过水资源水量平衡计算,每年回用水量(替代自来水用量)24.3万立方米,净化后雨水回用于绿化浇灌、道路冲洗、冲厕,雨水收集利用率17%,每年节约水资源成本约200万元。此外南宁市还开展了易涝点整治,如位于东盟商务区的中马路由于地势较低,经常是逢雨必涝,利用透水沥青和透水混凝土改造后,能达到在26毫米/小时的降雨量下没有积水(这一降雨量在气象学上已属暴雨),改造效果较好。
今年6月,南宁市顺利通过国家住建部等部委组织的海绵城市试点建设首年度绩效评价,建设成果得到考核组肯定,获得了海绵建设年度专项奖励。预计到今年底,南宁市海绵城市建设累计开工项目70%以上,累计竣工率达到50%以上,示范区整体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50%,年径流量污染控制率不低于40%,2017年基本完成54.6平方公里海绵城市示范区建设,实现示范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75%、悬浮物去除率不低于50%。到2020年实现20%以上建成区就地消纳利用70%降雨的国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