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行动派
一夜之间,养殖大户老刘又病死了很多只鸡。他没有选择挖坑深埋或者焚烧,而是坐等贩子上门低价收购,以“减少损失”。
分子生物学博士郭凯长期在国内调研畜禽废弃物——畜禽粪便、病死畜禽和屠宰废弃物的处理情况,对上述情景早已“见怪不怪”,这位山东省科学院生物所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研究方向的科研人士近日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病死畜禽携带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即使撒石灰深埋,也可能污染水体和土壤;而焚烧设备投资大,耗能大,对养殖户来说,“无产出的投入毫无意义”。
两年来,他的团队正在做一件事,将畜禽废弃物变成高科技的“功能性微生物氨基酸肥”,不仅让农户少投入,更有大产出。这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触目惊心!畜禽处理的“江湖水深”
一名67岁男性在自家处理病死鸡后出现高热发烧,自行服用消炎、退热药物无效后,前往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就诊后病情恶化,后治疗无效死亡。这是四个月前发生在沈阳市的真实案例。与病死鸡威胁同样存在的,是近两年病死猪流向老百姓餐桌事件一次次被曝光。
传染病致死家禽和淘汰的病畜禽都是疾病传染的主要病源,畜禽处理难题正成为当下老百姓的关注点。
郭凯提供了一组数据:养殖业大省山东全省畜禽饲养总量达26亿头,按照畜禽死亡率5%计算,会产生近1.3亿头的病死畜禽。虽然按照政策规定必须对病死鸡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出售病鸡、死鸡,但还是有部分利益熏心的不法分子明里暗里铤而走险:
“病死畜禽携带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处理不及时将会造成规模养殖企业中动物疾病的集体暴发;病死畜禽被不法分子加工、贩卖,被人食用后,会导致人感染人畜共患病或发生食物中毒等事件;病死畜禽处理后的产品如果监管不到位,被黑心商人加入到动物饲料中,导致大规模畜禽腹泻和疾病传播。”
畜禽废弃物触目惊心,污染谁来管?郭凯说,科技可以把污染“管起来”。
化学反应!病死畜禽变身生物肥料
“一头100公斤的猪,除了70公斤水以外,剩下的30公斤都是好东西,其中含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和矿物质,此外,粪便和屠宰废弃物也‘全身是宝’。我们正在努力的,就是把这些生物资源变成高附加值的氨基酸肥料。”
将病死畜禽加入硫酸,经过10小时“酸解”之后,它变成了氨基酸肥。郭凯团队的这一举动,“不仅可以消灭病原,还可以保留绝大部分的氨基酸。”
如果再加入某些微量元素,氨基酸肥就变成了“功能性氨基酸肥”。再往下推进,郭凯和同事们又将微生物加入其中进行复配,“功能性微生物氨基酸肥”便新鲜面世。
但实现这一复杂的操作过程并不容易,因为里面涉及到植物营养学、微生物学、发酵学、植物病理学和生理学等等几个方面的深度研究。还好,1983年成立的山科院生物所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研发方面底蕴深厚,特别是微生物学、发酵专业做到了国内前列。
对郭凯团队来说,他们的优势在于囊括了上述五个专业的博士、硕士,足以应对将科研中随时发生的难题。更难能可贵的是,为将该技术做深、做透,在郭凯的穿针引线下,生物所将郭凯的导师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植物营养学教授沈其荣引进坐阵,助项目“一臂之力”。
“每100公斤新鲜废弃畜禽能生产出12—15公斤的氨基酸、12—15公斤的脂肪以及3公斤左右的矿物质,处理过程没有废水、废物排出,实现了零污染处理。”利用两年时间,郭凯团队便将这一链条打造了出来。
政策加油!推广好技术还需好政策配套
近几个月,不断有企业登门拜访,希望与郭凯团队建立合作关系,“先技术转让,再根据市场需要,跟进研发下一步。”
新技术一经面世便引来了市场主体的青睐并不能让郭凯放松下来,在他看来,杜绝非法加工,为病死畜禽找到产生效益的出口,还需要政策给力。
本报记者了解到,为治理病死畜禽乱象,山东省正规划建立91个病死畜禽专业无害化处理厂建设项目,比如在招远市、寿光市等10个县区建设高温发酵法无害化处理厂;在东营区、垦利县建设碳化法无害化处理厂;在另外79个县(市、区)建设高温高压化制法无害化处理厂。
但这并不是“治本之策”。“你只需要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建立哪种利益机制让老百姓把病死家禽交给你而不是偷偷土法埋掉或者卖掉?”郭凯反问。
他认为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做到“遍地开花”的动物无害化收集处理体系与定点收集、集中处理运行新机制;二是做好规模养殖场与散养农户在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上的政府补助,做好监管;三是推进畜禽养殖保险、完善病死畜禽保险理赔;四是严厉打击收购、贩运、加工病死动物的违法行为。